扩散至肩背部或胸部;直刺曲池透少海;直刺合谷透劳宫或后溪。如伴有发热,加刺大椎。伴有背部肌肉酸痛,加颈7~胸6夹脊穴。咳嗽剧烈者加尺泽、列缺。痰多者加丰隆。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以上胸和背部穴位不宜针刺过深,以免引起气胸。(2)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九、支气管哮喘
  【治则】 平喘降逆,宣肺化痰。
  【取穴】 定喘、天突、璇玑、膻中、丰隆、大椎、合谷、关元、足三里。
  【手法】 用中、强刺激。
  【操作方法】 直刺定喘穴,留针,捻转数分钟;横刺天突,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刺入,不留针;横刺璇玑、膻中,针尖宜向四周横刺,不留针。痰多者加剌丰隆;伴有呼吸道感染者加刺大椎、合谷;久喘者加刺关元、足三里。
  【注意事项】 (1)以上胸、背部穴位不宜针刺过深,以免引起气胸。(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积极锻炼身体,增加人体抵抗力。禁止吸烟和接触有刺激性的气体及灰尘,并忌食有过敏作用的食物。
  十、高血压
  【治则】 以平肝潜阳为主,佐以对症加减。  
  【取穴】 天窗透人迎、风池、完骨、上脘、中脘、阴交、阳陵泉、太阳。
  【手法】 透穴法,中强刺激,或点刺、放血。
  【操作方法】 此法以天窗透人迎为主,针刺时轻捻缓进,待头部轻爽感产生后即可缓缓退针,注意勿刺伤颈部血管及神经。如伴有头痛、恶心者加刺风池、完骨穴,针刺二穴均以针感沿头顶上半至额部,以头脑清醒感为佳。再刺上脘、中脘、三阴交、阳陵泉等穴,均以泻法,使感应趋趋下行为宜,如刺人迎血压下降甚快者,复诊不宜再用。如头痛难忍,面色红,烦躁易怒者,点刺太阳穴,挤出鲜血如珠,可获良效。
  【注意事项】 (1)芒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重用天窗透人迎穴,对调整血压有一定较好的作用。(2)如治疗继发性高血压,则注重治疗原发疾病。(3)对病程较长的病例可与中、西药物结合运用以提高疗效。
  十一、癫痫
  【治则】 以开窍化痰、平肝熄风为主。
  【取穴】 风池、人中、大椎、内关、间使、神门、合谷、太冲、三阴交、阳陵泉、巨阙、中脘、丰隆、神庭。
  【手法】 平时轻或中等刺激,发作时强刺激。
  【操作方法】 (1)取风池穴直刺,平耳垂水平,略斜向下,深1—1.5寸。使局部酸胀并向头项、颞部、前额或眼眶扩散。(2)取人中穴横刺,从下向上刺入,进针0.5—1寸。使局部痛感,捻转时亦有酸胀感。(3)取大椎穴直刺,微斜向上,深1~1.5寸。使局部酸胀向下或向两肩部扩散。
  如患者癫痫小发作,加刺内关、神门、神庭。如精神运动性发作,加刺间使、神门、丰隆、巨阙。如患者局部性发作加刺合谷、太冲、阳陵泉、三阴交等穴。每日针治1次。
  【注意事项】 (1)癫痫大发作若连续发生,意识昏迷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常伴有高热、脱水,并易引起继发感染,病情严重,应及时进行抢救。(2)本病应与痉病性抽搐及一般的晕厥作鉴别。
  十二、无脉症
  【治则】 以舒经活血通脉。
  【取穴】 天窗透人迎、颈臂、极泉、内关、太渊、气海。
  【手法】 中强刺激或留针、捻转手法。
  【操作方法】 病人仰卧位,针尖由天窗穴处刺入,向下平对人迎穴止。进针要轻捻缓进,勿伤颈动脉。深度1—1.5寸。使该部位有胀感;针后,头部有轻爽感为度。再取颈臂,针尖呈水平方向刺入稍向后偏,进针时轻捻缓进,深度0.3—0.8寸,使患者感觉酸麻及触电样感,由臂放散至手指为准。针刺极泉使感应缓缓放散至手指。针刺内关、太渊用捻转手法使感应向上臂前胸放散。太渊、内关可留针30分钟。每次治疗前后应注意血压变化,如久病气阴两虚者加刺气海穴。
  【注意事项】 本病应针对病因治疗。可以配合中、西药物治疗。
  十三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