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常见病症治疗
2009/3/24 15:37:15

  一、昏迷
  【治则】 以开窍清热为主。
  【取穴】 中脘、人中、太冲、合谷。
  【手法】 强刺激或留针、间歇性刺激。
  【操作方法】 直刺中脘深四寸,重刺激,捻转后出针;针刺人中、太冲、合谷均以强刺激,大幅度捻转。患者不苏醒留针,间歇性刺激。  
  【注意事项】 如患者全身状态不佳,应配合使用其他急救措施。
  二、晕厥
  【治则】 以疏厥和中为主。
  【取穴】 人中、气海、风池、足三里。
  【手法】 捻转,中、强刺激。
  【操作方法】 先刺人中穴,用强刺激捻转,再刺气海穴用捻转中等刺激,再刺风池和足三里,中等刺激捻转。
  【注意事项】 (1)晕厥应与眩晕、昏迷、休克、低血糖等疾病相鉴别。(2)宜平卧或稍抬高下肢,同时松解衣扣做好保暖。
  三、中暑
  【治则】 以清泄暑热为主,佐以和胃。
  【取穴】 人中、中脘、大椎、三阴交、内关、太冲、曲池、足三里。
  【手法】 中、强刺激,或留针20分钟左右。
  【操作方法】 刺人中强刺激;神清后针刺中脘、三阴交、大椎穴,中等刺激。如患者心跳过快,加刺内关,四肢抽搐加刺太冲、曲池、足三里等穴。
  【注意事项】 本病发作较急,如处理不当、或病情严萤的,也有发生死亡的危险。
  四、惊厥
  【治则】 以疏调督脉为主。有热者佐以清热,无热者佐以镇痉。
  【取穴】 人中、大椎、中脘、曲池、合谷、太冲、风府。
  【手法】 中、强刺激。
  【操作方法】 先刺人中强刺激。如患者伴有发热取大椎、中脘、曲池、合谷、太冲。如舌热痉厥取中脘、太冲、曲池、风府。均以中强刺激。
  【注意事项】 针刺为急救措施之一,还应酌情应用强心剂、脱水剂、退热剂及降颅内压的药物,以标本兼治。
  五、休克
  【治则】 以回阳救逆为主。
  【取穴】 人中、涌泉、素髑、内关、气海、关元。
  【手法】 强刺激、留针、间歇捻转。
  【操作方法】 针刺人中、涌泉穴,强刺激,间歇捻转15分钟。如症状改善不显著,血压仍不升高,加刺素谬、内关穴,持续捻针,再针刺气海、关元穴,持续捻针,直至休克症状消失。
  【注意事项】 必须针对导致休克的不同原因,分别采取各种治疗方法。必要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抢救。
  六、咯血
  【治则】 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
  【取穴】 天突、上脘、中脘、内关。  
  【手法】 中、强度刺激。
  【操作方法】 针刺天突沿胸骨柄向下横刺3~4寸。勿使针尖偏斜;再刺上脘、中脘穴,用较强度刺激;直刺内关用中等刺激。  
  【注意事项】 针刺治疗咯血为急救措施,临床上具有显著的疗效,如咯血较重者,宜结合运用中、西药物,针对病因治疗,以迅速地控制咯血为准。
  七、心绞痛与心肌梗塞
  【治则】 回阳救逆,活血化瘀为主。
  【取穴】 内关、心俞、厥阴俞、乳根。
  【手法】 强刺激或留针,持续性捻转。
  【操作方法】 直刺内关穴,强刺激;针刺心俞、厥阴俞斜向胸椎棘突,以使前胸有传导感为度;针刺乳根并向膻中穴处横刺,共腠止痛功效以利心脏的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 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发病急剧,针刺止痛有较好的效果,但须根据临床病人心电图等各方面变化,不失时机地施用中、西药急救治疗,确保病人安全。
  八、支气管炎
  【治则】 定降肺气,祛风化痰。
  【取穴】 定喘、风门、肺俞、合谷、配穴、曲池、大椎、颈6~胸6脊背穴、尺泽、列缺、丰隆。
  【手法】 强刺激,不留针;或中等刺激,留针5~15分钟,间歇运针。
  【操作方法】 直刺定喘、风门、肺俞穴,针尖稍向脊柱,深度0.5~l寸,使局部酸胀,有时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