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耳穴诊断方法
2009/3/18 16:09:55

  一、诊视耳穴的方法
  用肉眼观察耳廓外形、色泽等变化。
  1.观察耳穴时最好在明亮的自然光线下进行。
  2.观察前不洗擦和揉、拉耳廓,以保持耳廓原有色泽和形态,避免人为因素影响耳廓的阳性反应标志干扰视诊。倘耳廓有灰垢积聚,可在别区观察完毕后,最后用棉棒轻轻地擦去灰垢,但须注意勿将阳性反应物(油脂等)擦掉。
  3.观察者以拇指、食指拉住被观察者的耳轮后上方,以拉紧耳廓皮肤,然后沿着耳廓解剖部位由上至下、由内至外、分部分区仔细观察,并随时记录阳性反应现象。
  4.耳廓本身的疾病如痤疮、色素沉着、冻伤或外伤后的疤痕、乳白色丘疹等应与全身疾病在耳廓出现的病理反应相区别。一般前者无压痛和电阻降低的变化,后者有压痛和电阻降低的变化。
  5.有些形态和色泽的变化不直接反应在该脏器所代表的耳穴上,而出现在与其脏腑表里相应耳穴上。这就需要按照中医的脏象、经络学说来辨证分析。
  6.两耳都需要观察,同时要左右对比,找出它们的差异,进行分析。有些耳区增厚,边缘界线不清楚,视诊很难觉察出来,则可结合扪诊,即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住耳廓背面,细心体会和比较两耳的差异。
  7.要考虑个体差异和气候、季节等的变化,对耳廓视诊的影响。如老人与儿童、长期户外工作者与室内工作者的耳廓色泽的不同,盛暑严寒也可影响耳廓皮肤色泽的变化,视诊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8.观察的内容:耳部常出现的病理反应有变色、变形、丘疹、皮屑等。
  变色:有点状或片状发白,点状或片状充血红晕,圆圈形边缘红晕,中间发白,暗灰色(压之能退色,如压之不能退色,则不是阳性反应色,而是表皮色素积聚)。
  变形:如结节样、棱形、条索状隆起、点状或针尖状凹陷。
  丘疹:红色或白色丘疹,似鸡皮疙瘩样,也可有泡。
  皮屑:糠皮样脱屑并不易擦掉,如一擦就掉的是正常皮屑。
  二、耳穴压痛法
  用压痛棒(木棒、金属棒均可,顶端应圆滑,大小如火柴梗,亦可用火柴梗或毫针尾代替)在耳廓上寻找压痛点。痛点可出现在病变的相应穴位上,也可出现在与病变脏腑相表里或有关的部位。如胃痛除在胃区可有压痛点外,也可在脾区或神门处找到压痛点,在找压痛点时,须注意下列四点:
  1.使用压痛棒找压痛点时要做到:轻、慢、均。轻,就是在正常部位压之不痛或不甚痛,压后在耳廓上留有轻度压迹为标准。慢,就是找压痛点时让病人有体会、比较的时间,以便找出较痛的一点。均,即要轻重一致,顺序按压,要一点紧接另一点的边缘,以免因间距大而遗漏阳性反应点,或因轻重不均而出现假压痛点。
  2.病理压痛点是一种不易忍受的、由里向外隐放性的刺痛、酸痛、麻木或烧灼痛和胀痛。当压到时病人常会出现皱眉、眨眼、躲闪或呼痛。正常的假性压痛点一般为钝痛,是浅表压痛,容易忍受。二者应予鉴别。
  3.有时压痛范围较大,可影响到周围耳穴,这时需用比较法,找出压痛反应最敏感的一点。
  4.探测时压力的轻重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室内或室外工作)等区别对待。如儿童皮肤嫩薄应适当轻压,老年人或皮肤硬厚者、感觉迟钝者可适当重压,做到因人制宜,恰到好处。
  三、耳穴电阻测定法
  正常人耳廓电阻约为200万欧姆左右,当机体有病时,多数病者的耳廓相应穴位电阻可下降至5~15万欧姆。这些电阻下降的穴位处必然导致皮肤导电量的增高,称为“良导点”。根据耳廓上的这种导电量增高的变化,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1.选择安静的场所,探测前不宜针扎、揉拉或用酒精棉球擦洗耳部,以防影响探测的准确性。
  2.打开探测仪电源开关,耳机发出嗡嗡声,将探测棒插入检查孔中,仪器马上无声。然后将探测仪的另一极置于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