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耳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2009/3/18 16:09:10

  早在公元前4~2世纪的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认为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各部及五脏六腑都有密切关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首先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就是说十二经脉和所属的三百六十五个穴位,它们的血气都上行渗灌于头部的五官、七窍及脑髓,其中别行的血气并灌注于耳部,使耳能有听声音的功能。《耳枢·经脉篇》中更具体地记载了十二经脉的分布: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后,出耳前;手太阳入耳中;手阳明的别络入耳中;手少阳联系耳后,出耳上角,分支入耳中。这样,手足三阴经都联系到耳部,阴经则通过其别支(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通,如手厥阴的别支出耳后,合于手少阳等。《素问·缪刺论》中还记载:“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五络皆会于耳中。”在奇经方面,有阴阳跷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所以《灵枢·口问篇》说:“耳为宗脉之所聚。”指出了耳部与全身经络的密切联系。
  耳与脏腑的关系:《灵枢·脉度篇》记载:“肾气通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载有:“(心)开窍于耳。”《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脾)不及,则令人九窍(指五官七窍加前后阴)不通。”《通评虚实论》也载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灵枢·海论>也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等的论述。清代<杂病源流犀烛>中还说:“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说明耳部与各脏腑均有密切联系。
  耳廓上的一些特定部位既反映全身各部的病症,又能作为针灸的刺激点以治疗全身各部的病症。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