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剂
2009/2/13 14:47:57

  (感冒、咳嗽、肺痈、肺结核、头痛、失音、消化不良、呕吐、呃逆、吞酸、泄泻、痢疾、便秘、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噎膈、反胃、吐血、衄血、咯血、遗精、早泄、肝炎、黄疸、便血、肝硬化腹水、伤暑、胸胁痛、胆囊炎、胆石症、甲状腺肿、糖尿病、水肿、虫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内耳性眩晕、失眠、心悸、怔忡、盗汗、自汗、阳痿、癫狂、脑膜炎、遗尿、淋证、血尿、癃闭、痹证、阑尾炎、血液病、癌症、腰部挫伤、尾骨坠伤、跌打损伤、骨折、断筋、骨髓炎、骨结核、丹毒、破伤风、蛇虫兽咬伤、痈、疽、疮、疖、痄腮、疝气、睾丸肿胀、痔疮、脱肛、脑震荡、瘰疬、流注、脉管炎、落枕、骨刺、带状疱疹、湿疹、疥疮、荨麻疹、牛皮癣、手癣、疣、痤疮、雀斑、痱子、脱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行吐衄、经来大、小便俱出、崩漏、月经前后乳房胀痛、带下病、宫颈炎、阴道炎、乳腺增生、乳痈、乳癌、妊娠呕吐、妊娠小便不利、胎动不安、胎位不正、胎(产)前中风、死胎下、胎儿不下、子嗽、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风、产后缺乳、子宫脱垂、输卵管不通、产后体虚、不孕症、小儿咳喘、百日咳、小儿黄痘、疳积、小儿消化不良、厌食、小儿呕吐、小儿腹泻、小儿脱肛、小儿遗尿、麻疹、水痘、小儿夏季热、惊风、痫证、小儿夜啼、小儿肾炎、小儿脑积水、小儿多动症、佝偻病、麦粒肿、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目中云翳、胬肉攀睛、眼睑下垂、夜盲、视力减弱、近视眼、耳聋、耳鸣、鼻炎、鼻窦炎、喉中异物、喉痹、声带结节、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牙痛)
  汤剂疗法,也谓“汤液疗法”,是以药物配成方剂,加水煎煮去渣,制成汤液饮服的一种治疗方法。汤剂疗法是中医临床治疗方法中最主要的疗法之一。其特点是服药后吸收快、疗效速、用途广,临床处方时可以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辨证组方,灵活加减,故治疗疾病的针对性强。特别在病情复杂、病情较急时更宜采用汤剂疗法。 
  汤剂相传由商代伊尹(商代汤王的宰相)发明,他擅长烹调,中药中又有许多药物药食相兼,故而积累了烹调中煮“汤”的经验,逐渐演化为中医的汤剂。后世记载,伊尹曾编著《汤液经》,系中医汤剂的最早典籍。晋代医家皇甫谧在《甲乙经》中称“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汤剂至汉代已被普遍应用。张仲景《伤寒论》载有113方,其中93方是汤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是我国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的医学类书。宋元时期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载方逾万,明朝的《普济方》记载6万余首,这类方剂大都为内服汤剂。可以说汤剂疗法是中医应用最为悠久和最为普遍的方法,也是中医之大法。
  【操作方法】
  一、水煎法 
  1.煎药器具及水一般用沙罐、陶罐、搪瓷器皿。不能用铁、铝制品锅。水煎法的溶剂是水,水必须清净无杂质,可以用无污染的河水、泉水、井水、自来水。切忌用浜水、塘水。
  2.煎煮方法把药物倒入沙罐内,先以药物总量3~5倍量的水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再用大火煮沸,沸后改用中火煮20分钟,即可将头煎药汁过滤倒出,约取150~200ml,顿服。立即加药量的2~3倍水,继续大火煮沸,沸后中火煮20分钟,将第二煎药汁过滤倒出,约取150~200ml。留待离头煎服药时间6~8小时后服。
  3.煎煮中的其它处理
  (1)先煎:将先煎的药物倒入罐内,加250ml水先煎10~15分钟,然后将浸泡的其它药物倒入,少数有毒的药物要加水1000~1200ml,先煎1~2小时,如生附子、生川乌、生半夏、生南星等。
  (2)后下:即在煎煮完成前3~5分钟倒入,如薄荷、钩藤、砂仁等。
  (3)包煎:即将某些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