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发泡疗法如何操作?
2009/1/22 11:11:42

  虽然发泡和艾灸所形成的灸疮有相似之处,但它不是用艾绒作为原料,因而与热灸相对而言又称为冷灸。所用药物大多为药力峻猛、气味俱厚、辛香走窜、温热气锐之品,如毛茛、白芥子、斑蝥、大蒜、蓖麻子、甘遂、威灵仙、马前子、天南星、巴豆、胡椒等。可用单味药,也可多味药物组合使用。
  适应范围  发泡疗法具有祛邪通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用。故适用于痹证、坐骨神经痛、疟疾、黄疸、哮喘等。如痹证多敷于关节肿胀处;坐骨神经痛敷于承山、环跳穴;疟疾敷于陶道穴;黄疸敷于内关穴(先敷一侧,病情好转再敷另一侧);哮喘敷于天突或膻中穴。
  操作步骤  (1)操作者洗净双手,备齐用物;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发泡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2)核对发泡部位,定位取穴。敷药前一定要消毒,一般用75%酒精棉球擦拭局部;或先用2.5%碘酒消毒后,再用75%酒精涂擦消毒。
  (3)将准备好的药饼贴于发泡穴位,盖以塑料纸、纱布、胶布或绷带固定。
  (4)观察局部皮肤,待局部自觉有蚂走感,皮肤红、灼、疼痛,即将药物饼取下。
  (5)6~8小时后皮肤逐渐起泡,小的水泡不必做特殊处理;大的水泡待水泡充盈后,垫橡胶单、治疗巾于水泡下方,置弯盘于治疗巾上,常规消毒水泡,用无菌针头刺入水泡下方,抽取泡内液体,以酒精棉签消毒针眼。可外涂龙胆紫或普通消炎膏,盖无菌纱布,用胶布绷带加压包扎。
  注意事项  发泡疗法因是外用局部用药,危险性和副作用较小,但若用法不当,既影响疗效,又可能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施治前详细向病员说明发泡疗法的操作过程、局部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得到病员的同意及配合。
  (2)敷药前患者应洗澡或作局部清洁,发泡后一周内,局部勿清洗或受潮。
  (3)药饼不宜过湿,敷药的范围不宜过大,时间不宜太长,敷药后需密切观察局部反应,如疼痛较甚,或无泡发生,即取下药饼。
  (4)泡液应抽尽吸干加压包扎,若再有液体渗出可继续抽吸。一般隔日换药1次。
  (5)发泡后嘱患者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切勿碰破水泡;抽液及按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若已感染则按感染伤口处理。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