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的种类、方法及注意事项
2009/2/28 9:05:34

  药浴疗法是根据各种具体病证,在中医辩证或辨病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药物,组成药浴方剂。
  药浴液的制备方法:①将药物加水适量,煎煮为液;②将药物放入溶液中浸泡数日制成浴液;③将药物研细过筛,制成散剂或丸剂保存,用时加热水溶解而成浴液;④将药液进行有效成分提取,加入皮肤吸收促进剂,调成药浴液,其用法可分为全身沐浴和局部洗浴两大类型。
  1.全身沐浴:
  本法是借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淤生新等作用。
  (1)使用方法:
  将中药浴液倒入清洁消毒后的浴盆或浴缸里,加入热水,然后把水调到适当的温度,即可洗浴。
  (2)注意事项:
  ①洗澡前,先试试水温,再慢慢进入浴缸里,浴液加水后,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免烫伤。
  ②沐浴时要注意保暖,浴室温度不宜低于20C,避免受寒,吹风,洗浴完毕马上拭干皮肤。冬秋之季,尤其注意浴处宜暖而避风。《老老恒言》谓:“浴后当风,腠理开,风易感,感而即发,仅在皮毛则为寒热,积久入里患甚大,故风来宜避,浴后尤官避。”
  ③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休浴。空腹洗浴,容易发生低血糖,而虚脱昏倒。饭后饱腹沐浴,全身体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胃肠等内脏血液都会被动员而分散到身体表层,胃肠道的血量供应减少,同时会降低胃酸分泌,并使消化器官功能减低,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④高热大汗、高血压病、主动脉瘤、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等患者不宜使用。
  ⑤对于儿童,老人和心、肺、脑等病患者,不宜单独洗浴,应有家属助浴,洗浴的时间不宜过长。
  ⑥沐浴时,对患有关节病的患者,洗浴时间应稍长一些,多用热水浸泡浴巾热敷。
  ⑦沐浴时和出浴后,若感觉口渴,应喝1000毫升左右的温水,及时补充水分。
  2.局部凌浴:
  本法是借助热力和药物的综合作用,直透局部皮肤腠理,而发挥清裁解毒,消肿除湿,祛风杀虫,止瘁,活血行气,软化角质,祛腐生肌等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头面浴:
  该疗法主要是将中药浴液倒入灌洁消毒的脸盆中,待浴液温度适宜,进行沐发,洗头,洗面。该浴法在面部皮肤美容及护发美发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同时对头,面部疾病也有治疗作用。
  其注意事项为:沐发洗面时要注意避风受寒,同时也注意防止浴后受风,对于面部急性炎症性渗出明显的皮肤病应该慎用。
  (2)目浴:该疗法主要是将煎剂滤清后淋洗患眼,洗眼时可用消毒纱布或棉球渍水,不断淋洗眼部,亦可用消毒眼杯盛药液半杯,先俯首,使眼杯与眼窝缘紧紧靠贴,然后仰首,并频频瞬目,进行眼浴,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临床往往多是先熏后洗,这种方法除药物直接作用于眼部,达到疏通经络,退红消肿,收泪止痒等效果外,尚有由于药液的温热作用,使眼部气血流畅。
  该法使用时要注意药液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洗剂必须过滤,以免药渣进入眼内,同时,一切器皿,纱布、棉球及手指必须消毒,尤其是黑暗有陷翳者,用洗法时更须慎重;眼部有新鲜出血或患有恶疮者,忌用本法。
  (3)手足浴:
  该疗法是临床经常使用的治病护肤的方法。手部洗浴除了治疗皮肤病,软组织损伤等外,还具有护肤保健作用。手的美感是洁净,细嫩和滋润,适度的洗浴手部,不仅清洁皮肤,而且有防止皮肤老化作用。洗浴足部要用温水,而不能使用冷水,洗完或泡好后要擦干,不要受凉。四肢洗浴要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来决定药液量的多少,洗浴的方法可分别使用浸泡,淋洗或半身沐浴。若治疗癣类皮肤病,可将药物浸泡在醋液中,或煎汤后加醋,制成药溶液进行洗浴。治疗股癣,浸洗液浓度不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