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血清氨基转移酶和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但60%的患者血清氨基转移酶50~200U/L,85%血清总胆红素30一90umol/L,如胆红素水平升高超过10倍,可除外本病。因此本例患者ICP可以排除。
  另外,该患者也没有妊娠并发症的表现,因此也可排除由妊娠并发症引起的肝损害:因此,需要重点考虑妊娠合并肝病,如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害。
  孕妇易感染病毒性肝炎,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大量雌激素及胎儿代谢产物的产生加重肝脏负担,妨碍肝脏转运排泄功能;②代谢产物及氧耗量的增加,易致孕妇缺氧、酸性物质积聚,加重肝损害;③新陈代谢增加,营养消耗增加,体内储备减少,不利恢复。乙肝有以下任何一项阳性可诊断为现症HBV感染;①血清HBsAg阳性;②血清HBV DNA阳性或HBV DNA聚合酶阳性;③血清抗—HBc—IgM阳性;④肝内HBcAg和(或)HBsAg阳性,或  HBV—DNA阳性。  HBsAb、HBeA B阳性,HBsAg、H BeAg、HBcAb阴性,为乙肝病毒感染后复制。该患者3月8日检查乙肝三系均正常,10月18日复查HbsAb和HBeAb阳性,为乙肝病毒感染后恢复,说明在此前曾经有乙肝病毒的感染。乙型病毒急性感染仅25%发病会出现急性黄疸型肝炎,其中95%恢复,约2%因暴发性肝炎而死亡。感染后潜伏期6周至6个月,平均3个月。在乙肝窗口期病毒检查可以阴性。因此该患者需要考虑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
  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易引起重症肝炎。对于重症肝炎的诊断目前国内外诊断标准未统一。国内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组提出重型肝炎分类:①急性重型肝炎(10—14d内);②亚急性重型肝炎(>14d);③慢性重型肝炎(>2—3月),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为黄疸迅速上升(>10mg/d1),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严重损害(血谷丙转氨酶升高、白/球蛋白倒置),胆碱酯酶明显降低,高度乏力,食欲减退,重度腹胀及腹水,可有明显出血现象或神志改变,并排除其他原因者,既往无慢性肝病史,预后差,死亡率高。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呈大块性(坏死面积≥肝实质面积的2/3)或亚大块性坏死,或大灶性肝坏死伴肝细胞重度水肿。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符合急性重型肝炎。
  若患者妊娠期有损害肝细胞药物的使用史,还需考虑药物损害相关性肝病,常见的肝损伤药物主要有抗结核药、不明成分的中药、抗生素、非甾体类消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对于疑似病例,可采用RUCAM评分系统进行量化评估。
                      RUCAM简化评分系统   
    指    标                                                                评分   
1药物治疗与发生肝损伤的时间关系
  ①初次治疗5—90d;后续治疗I一15d                                          +2
  ②初次治疗<5d或>90d;后续治疗>15d                                        +1
  ③停药时间≤15 d                                                            +1
2.撤药反应
  ①停药后8d内,ALT从峰值下降≥50%                                        +3
  ②停药后30d内,ALT从峰值下降≥50%                                        + 2
  ③停药30d后,ALT从峰值下降≥50%                                          0
  ④停药30d后,ALT峰值下降<50%                                            -2
3.危险因素
  ①饮酒或妊娠                                                                +1
②无饮酒或妊娠                                                              0
  ③年龄≥55岁                                                                +1
  ④年龄<55岁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