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日期:2013-01-07] 来源:  作者:吴大真 [字体: ]

白血病论治心得

    吴大真、王风岐二位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他们的医疗活动是从最基层的乡、县,到地区、省,直到中央,具有40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对于各类血液病的研究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等,更是别有心得。自20世纪60年代诊治的第一例白血病开始,至今已接诊了许多国内外白血病患者,起死回生者不乏其人,二位教授在中医药界早已有名气。他们除了受过系统的高等中医教育之外,还曾深得我国已故中医泰斗秦伯未先生的亲传密授,精心指点u秦老生前曾赞许他们说:“你们剐刚毕业,初上临床即能治愈一位白血病患者,实属难得,说明基础好,悟性高,望继续努力,再攀高峰。”

    吴、王二位教授认为,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血液病,一定要牢牢记住中医的整体观思想和辨证论治原则,以及标本兼顾、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一系列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病法则。他们认为,在诸多的血液病中,最值得研究的就是白血病,因为白血病最为复杂,最为棘手,况且白血病的/L大主要症状,如贫血、出血、发热、感染等,也常见于其他的/L种血液病中,只是各有侧重不同而已,所以,若能把白血病辨证清晰,施治合理,积累一定的经验,也就容易迈过治疗其他血液病的门槛了o

    白血病通常被人们称之为“血癌”或“人体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一个人患了白血病,难免精神上、心理上产生恐惧感,患者及家属认为是“不治之症”,精神压力很大。加之白血病发病急速,症状复杂,病情多变,病因尚不明确,况且目前又缺少可靠的疗法和理想的药物,医生常感棘手,这也更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吴、王二位教授首先指出,对于白血病患者,医生一定要亲切接待,态度和蔼,解除患者思想压力,要使患者增强治病的信心,治疗要耐心,调理要精心,要以患者为中心,不忘患者的整体,更重患者的局部,解决当前的痛苦,缓解各类症状,巩固取得的效果,不断探索病情变化的原因,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和药物,为达到延长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努力钻研,永远向“治愈?’的目标去追求。只要医患间通力合作,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白血病患者需要通过周围血象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临床化验检查才能确诊。吴、王二位主张,要承认和重视化验检查的结果和各项指标的变化,但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时,这些检查指标可作为重要的参考,但不宜作为用药的惟一依据。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变化,运用中医的理论,进行辨证论治。要认清疾病的本质,解决当前的急症,尽快的控制症状,稳定病情,在巩固效果的基础上去寻求、探索更有效的方药。如果只是根据临床化验检查的数据“对号入座”地选方用药,来医治或研究白血病,恐怕难有出路。

    对于白血病患者,实施“骨髓穿刺”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十分必要,因为骨髓象的检查可以确诊,可以观察病情变化,可以检验治疗的效果。但是中医认为“骨髓”是人体极为重要而珍贵的物质,前人曾有“一分精十分血”的提法。对于一个体质极度衰弱、严重贫血的患者来说,“骨髓”的珍贵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对于“骨髓穿刺”应当慎之又慎,不该像化验“耳血、指血”一样。吴、王二位教授曾诊治一例患者:王某,男,36岁,山西省某市,2002年在西安某医院确诊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k),在8个疗程中,第二个疗程时完全缓解,到第四个疗程后复发,此时加服中药,到第八个疗程又完全缓解,周围血象完全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配服中药膏滋药调理,病情一直稳定,患者和家属十分满意和高兴。20041 1月中旬,去当地医院复查,医院认为病人恢复很好,建议“骨髓穿刺”,患者也想了解一下病情,便同意“骨穿”,术后当晚发烧,自此病情急转直下,七天后死亡,“骨穿”报告:骨髓象完全缓解……。本例患者病情已缓解,况且有此结果,更何况临床尚有些患者状况极差而在短期内多次做“骨髓穿刺”,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吴、王二位教授认为“骨髓穿刺”是必要的,但是毕竟这仅仅是检查疾病的手段,而不是治病的方法,所以“骨髓穿刺”的次数以及间隔的时间都值得很好的研究,千万不可草率,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中西医的配合,更有利于患者。

    在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使用支持疗法的输血、输液等非常必要,或作为急救,或给其他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可能,在这方面西医有很大的优势,输血见效快,效果好,但是必须看到,输血只是支持疗法,偏于治标,并非治本,如想标本兼顾,应力求患者自身生血,还是中西医配合最为上策。吴、王两位教授曾诊治过一例患者,薛某,。男-42岁,北京人,20023月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血友病、白血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长期低下,最低时2 0003 000,属于危险症状,/L乎每3天就要输一次血小板,但每输一次,只能维持3天,就又降至3 000左右。医生棘手,患者痛苦,家属苦恼0 2004108日,患者求治于吴、王二位,开始配合中医药冶疗。先后服用了清热解毒药,如板蓝根、白茅根、土茯苓、水牛角、蟾皮等;调血理血药,如女贞子、当归、白芍、生地、益母草、泽兰、丹参、旱莲草、仙鹤草等;滋补肝肾药,如山萸肉、首乌、熟地、补骨脂、骨碎补、鹿角胶、鳖甲胶、鱼膘胶、菟丝子等;以及调气健脾药,如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鸡内金、绿萼梅、焦三仙等。竟然在3个月内,没有输血小板,也未用其他药物,血小板从5000升至11万,其他症状也基本得到控制。

    在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输血过多也有一定的后患,吴、王二位曾有过这样的经验。1976年他们曾诊治一位白血病患者,郭某,女,17岁,经中西医配合治疗(输血很多),病情完全缓解。 24岁结婚后连续生育两胎,均因“溶血性黄疸”胎儿死亡。吴、王二位教授指出,为了急救,为了给治疗创造条件,作为支持疗法,输血、输血小板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当血小板在5 000左右或血色素在34克时,是否暂时不急于输血或输血小板,而是积极配合中药治疗观察,只要此时血色素、血小板没有继续下降,就是有效,就有回升和自生的可能。

    采用“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办法治疗白血病,是目前医学界认为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骨髓来源和配对的困难以及费用的昂贵,尚不能大量推广,我们暂不做讨论。现在临床上最多用的方法是化疗。由于化疗治疗白血病早期,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有明显的疗效,所以,是目前医学上治疗白血病的首选方法。但是,不可否认化疗的毒副反应也是十分严重的,例如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导致机体功能的衰退等,甚至由于脱发和疲乏也会引起患者的精神懊丧和情绪低落等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产生轻生的念头。为此,吴、王二位教授指出,医生除了做好患者的心理调整和精神安慰之外,为了更好的发挥化疗的作用,减少其毒副作用,应当中西医配合,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中医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对于使用化疗的患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辨证治疗。

    化疗期间,由于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心脏的毒副作用,常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心悸、烦躁等症状,或者易出血的现象,化验检查时,常见全血细胞减少。速时运用中药应以健脾和胃、补血宁心为主,药如陈皮、半夏曲、茯苓、砂仁、藿香、佩兰、竹茹、黄芩、白术、焦三仙、玫瑰花、黄芪、当归、丹参、百合、合欢花、沙参、麦冬、酸枣红、柏子仁、五味于等。

    化疗间歇期,也是正常骨髓血细胞的自我恢复期,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及肾功能的损伤,患者常出现心慌心跳、汗多失眠、全身乏力、抵抗力极度下降,化验检查常见全血细胞减少,特别是白细胞很低口这时运用中药应以补气补血、温养肾肝为主,药如黄芪、当归、生地、白芍、西洋参、人参、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首乌、黄精、太子参、龙眼肉、冬虫夏草等。

    另外,在化疗期及间歇期,还应当在以上的方药中适当加人一些解毒排毒药物,例如白花蛇舌草、青黛、大青叶、大黄、板蓝根、喜树皮、土茯苓、半枝莲、半边莲、蟾皮等。

    化疗结束后,患者处于病变的缓解期,这时主要表现为全身机体功能衰退,精神疲乏、情绪低落、焦虑、头晕、失眠、耳呜、腰膝酸软、脉沉细弱等。这时运用中药,重在填精补肾、补气养血,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精神及心理的调理,鼓励患者治病的信心,增加饮食营养,预防感冒,防止劳累。用药如补骨脂、骨碎补、巴戟、苁蓉、仙茅、仙灵脾、鱼膘胶、龟版、鳖甲、人参、黄芪、当归、太子参、紫河车、枸杞子、女贞子、炙甘草等。

    由于白血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工作性质、生活地域、饮食习惯、性格类型、病史长短、治疗过程等等的不同,使用中药时应当注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吴、王二位教授认为,女性患者要特别注意月经的变化,要适时、适当地加入调理经血的药物,他们曾经运用调经的办法,有效地控制了女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对于老年患者,慢性白血病者较为多见,他们指出,重在治肾,因为老年人本身已经是肾虚髓空,所以应以填精补髓、平衡肾气为根本治法,他们曾用左、右归饮、丸加减治疗/L位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疗效。对于儿童应当侧重于调理脾胃,意在补后天以养先天,并且更加要强调护理,不能过于劳累,切勿感冒。

    吴、王二位教授认为,由于白血病病情重、病症杂、变化多、病程长并且虚实夹杂、标本混淆、真假难辨,所以要注意用药的/L个原则:①牢记病的本质为虚,治标实不忘本虚,用药攻邪不可猛浪,不可一味攻逐;治本虚时,用药不可滋腻,不可伤及脾胃。治标时“中病即止”,治本时“教不更方”。②要随时注意病情变化,反复推敲,随症加减药物,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学习新知,例如:补肾药对造血干细胞有明显作用,能改善骨髓微循环的损伤;活血化瘀药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造血功能,对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循环均有很好作用,能延长红细胞的寿命,有升高血红蛋白的作用……这些需要平时的学习和积累。③在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调理好脾胃,所以要在方中加入一些调理脾胃的药物。

    治疗白血病在使用汤剂时,最好的煎服药方法是:每付药煎2次,去掉药渣后,将2次的药水合在一起再煎,浓缩为一杯,频频服用,一天服完即可。浓缩后其药力不减,频服利于吸收,又不伤脾胃。这一煎服法最适合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

    白血病,当病情已得到基本控制,症状平稳时,或进入秋冬季时,则用膏方稠理D常用方药为:西洋参30 g,别直参30 g(以上二昧另炖冲人收膏),冬虫夏草60 g,百合90 g,山药90 g.茯苓90 g,沙参120 g,麦冬60 g,五味子60 g,大熟地90 g,砂仁20 g,旱莲草60 g,女贞子60 g,黄精60 g,炙甘草60 g,首乌60 g.生黄芪90 g,补骨脂60 g,仙灵脾60 g,鸡血藤60 g等,上药浸透,浓煎两次,滤汁去渣,再加阿胶60 g,鹿角胶60 g,鳖甲胶60 g,鱼膘胶60 g等,冰糖240 g,文火收膏,每日早晚用开水冲服一食羹(约5g左右)。

    【病案举例l  19677月,王教授曾诊治一例白血病患者,郭某,女,17岁,甘肃省畜牧学校学生。在当时解放军第十陆军医院诊断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已住院2个月,共输了8 000 ml的血,先后使用中西医药物治疗,化验检查,骨髓象幼稚细胞增生活跃;周围血象,血色素3g,血小板2 0003 000,医院多次报病危通知,家属已做好一切后事准备。医院表示,目前只是支持疗法,当地/L位名老中医都已会诊,家属一再请求王教授给予诊治。请王教授会诊时,患者已处于半昏迷状态,高烧39.4℃(已4天),面无血色,牙龈渗血,腹泻清水,脉弱似无……o王教授详细查看了病历及中药处方,大都为人参养荣汤、左归饮、十灰散、人参归脾汤、犀角地黄汤、玉女煎之类。经过再三考虑,王教授开了两张处方,一为诃子肉、乌梅炭、鱼膘胶、罂粟壳等;一为野山参、生黄芪、当归、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炙甘草、麦冬、五味子、大枣等。两方交替服用,均浓煎代茶,频频服用。另用青黛、生蒲黄、冰片等,共研极细,青布蘸浓茶、盐水及药粉,外搽牙龈。各服2剂后,竟烧退(37,6)、泻止,并欲食,牙龈渗血已止。因见奇效,当即轰动医院内外,后经多次调整处方,17天后患者竟能下地活动,在能进食后,因家里经济条件很好,饮食营养调理如海参、乌鸡、甲鱼及新鲜蔬菜等(因当地无好的水果)精心调理,加之不断辨证施治,调方用药,病情恢复神速0 1个半月后,没有输血,血色素已升至7克,血小板已达80 000,白血球降至5000)……。 2个月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个月后出院回家调养。其后王教授在秦伯未先生的指点下,又配以膏滋药内服,连续调理3年,患者痊愈,至今健在,现年55岁,家住银川。

    【病案举例2  198611月,吴教授曾诊治一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李某,女,34岁,湖南省新化县人,某中学教师。198610月在湖南医科大学二附院经骨髓穿刺确诊为:M2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当即化疗一个疗程,3天后高烧41℃,医院下了病危通知。至11月下旬,请吴教授诊治,吴教授根据当时的病情,开了两张处方:①人参、知母、生石膏、粳米、甘草、麦冬、五味子等;⑦党参、沙参、太子参、黄芪、当归、白芍、生地、茯苓、白术、丹参、泽兰、鸡血藤、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等。发烧时服第一方,烧退服第二方,各进7剂,症状明显好转,以后又先后服用人参归脾汤、应归饮、二仙汤、健步虎潜丸、西黄丸、无比山药丸和健脾丸等加减之汤剂。 19924月,再次到医院做骨髓穿刺检查为:骨髓增生活跃、细胞形态无特殊改变,巨核分布可;血小板易见;白细胞分布一般;成熟血细胞大小大致正常……。而后吴大真教授又开了一张膏方调理,药如:党参、白术、山药、茯苓、元参、玉竹、当归、女贞子、旱莲草、黑芝麻、核桃肉、生地、龙眼肉、阿胶、鳖甲胶、首乌、巴戟、仙灵脾、参须、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黄精、建莲肉等。直至200010月李某再次到医院复查,各项指标完全正常,医院的一位教授看过报告单之后,激动地说:你已经完全痊愈,像你这种情况,我还从没有见过,真是一个奇迹!该患者,现健在。

    【病案举例3  哲某,男,18岁,学生。200341 4日,陕西交大第一医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先后做过8次化疗,家属欲作“骨髓移植”,在台湾中国骨髓库已做了培型,但均无结果……。

    200468日开始服用吴、王二位教授的中药,每日一剂。至84日,哲某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精神也很好。 9月已能上学(半天)o服药73付后,于1 26日血常规检查白血球7000.血色素15克,血小板16万。骨髓象检查,完全缓解。至2005510日共服128付中药,病情平稳,精神体质均佳。后改用膏滋方调理。

    基本用药有:巴戟、苁蓉、仙茅、仙灵脾、紫河车、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骨碎补、补骨脂、黄精、龟版、鳖甲、黄芪、人参、当归、白芍、生地、丹参、首乌、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山楂、鸡内金、砂仁、藿香、佩兰、绿萼梅、灶心土、大青叶、板蓝根、白花蛇舌草、早莲草等。

    【病案举例4  刘某,男,46岁,河南省安阳市某医院院长。2003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曾先后服用羟基脲、干扰素等。20047月初诊,开始服用吴、王二位教授中药,至9月,共服了110付药(每天上午一处方,下午一处方),患者一切情况都非常好,精神状态很好,血象化验已无幼粒细胞。 2005228日,症状消失,血象化验完全正常,只是晚上有盗汗,睡眠欠佳,下肢发凉,再调方0 2005524日,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象化验完全正常,共计服中药280剂。现在积极善后调理。

    基本处方用药如下:左归丸、健步虎潜丸、青蒿鳖甲汤、人参养荣汤、天土补心丹、生脉散、三才汤等方剂加减化裁。其间重用炙甘草、杭白芍.、生炙黄芪、龟板胶、鳖甲胶、鹿角胶、阿胶等。加服海参、海米、海龙、海马等,多食牛骨髓炒面、骨头汤、乌鸡汤、甲鱼汤及新鲜蔬菜、水果等营养食品,勿劳累,防止感冒,节制性生活等。

    【病案举例5  陈某,男,67岁,原安徽省芜湖市光华玻璃厂铁壳车间(制造出口保温瓶)负责管理生产。多年来直接和间接接触喷花、喷漆、照光、冰花等工序,受到苯、甲苯、二甲苯的毒害。1984年发病,1989年在安徽省职业病防治所确诊为慢性重度苯中毒。1993年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骨髓细胞学检查怀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1996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检查怀疑为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经过多年治疗,先后用过能量合剂、止血散、肌注巨和粒、止血芳酸、利科伟、倍他乐克、复合B、辅酶A、丙酸睾丸酮、茜草双脂片、再障生血片、肝血宝、安络血等。

    主要症状表现为:经常鼻、牙龈、眼及消化道出血,经常低烧、高烧交作。2003年以来又见大小便出血、头昏、乏力、自汗、盗汗、四肢常有紫斑,胸、背、腹常见散在出血点,两下肢反复出现鲜红黄豆样大面积血疹,白眼球布满血丝,上下眼皮反复出现麦粒肿,心律快,一般在85次左右,最高108次,心电图检查有房性早搏,血压常在12075 mmHg左右。血象检查,血色素10 g,白血球3 000,血小板3 000,骨髓象检查增生活跃……。

    2004121 0日,吴、王二位教授根据其病情,不受“再障”和“白血病”等的诊断框框,而重在病因和病症上去考虑,充分运用中医对“血”的认识,仔细地辨证论治,开出两张处方:①当归20 g,赤芍10 g.生地30 g,川芎5g,桃仁10 g,红花lo g,丹参30 g,茯苓20 g,酸枣仁20 g,知母10 g,浮小麦30 g,炙甘草30 g,大枣1 0枚,板蓝根30 g,银花30 g,连翘20 g等。②生黄芪30 g,女贞子20 g,旱莲草20 g,太子参30 g,红参10 g,炙甘草20 g,百合30 g,柏子仁lo g,丝瓜络10 g,竹茹10 g等。以上两方交替服用,各服6剂。

    1230日,服药后症状大都好转,身上出血现象完全消失,原肢冷畏寒,已见手脚温暖、汗少,午后潮热已除,血压、体温基本正常……。后更方再进。

    200536日,已服药84剂,各项血象化验基本正常,只是时见小便尿血现象。吴、王二位教授又开一方,隔日服用,4剂,而尿血止。方为:生黄芪30 g,女贞子2,0 g,旱莲草30 g,仙鹤草1O g,大小蓟各10 g,紫花地丁10 g,生甘草10 g,灯芯3g,莲子芯3g等。

    2005428日,患者一切症状都大有好转,现正在继续观察治疗中。

从瘀毒论治白血病

    马武开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邮编:510407)认为白血病的发病是由于毒瘀互结,相互为患,这也是白血病久治难愈的根源。化瘀解毒是治疗白血病的关键,配合西医诱导化疗,能明显增加白血病的缓解率,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以血液和骨髓中原始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发生异常,并使正常造血受到抑制为特点。其特征是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器官、组织,正常的造血受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感染、骨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本病属祖国医学“血证”、“热劳”、“虚劳”、“温病”、“疲核”等范畴。白血病的发病总以先天禀赋不足,脏腑亏虚为本,致使正气虚弱,防御功能低下,抵抗邪毒无力,邪毒入侵而直达骨髓导致生血紊乱。毒瘀互结是白血病发病的病理基础,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毒邪侵袭人体,可导致脏腑、经络、营卫、气血之间关系失常,引起人体阴阳失调,诸病蜂起。毒邪一经形成,深入脏腑经络,阻碍气血的运行而致瘀。瘀积日久不散,久蕴则成瘀毒,因此,毒瘀互结,相互为患,是白血病久治难愈的根源。

    由于近代医学的发展,抗白血病药物的合理应用、新药的不断发现、支持治疗与对症治疗的不断改进,急性白血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今60%8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诱导治疗后可以获完全缓解,其中部分患者能长期无病生存,但仍有50%80%的患者缓解后可复发。不能获得完全缓解和缓解后复发的患者,有可能成为难治性白血病。马武开医师体会,毒瘀在难治性白血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在诱导化疗的同时,加用解毒化瘀药具有一定的解毒增效作用。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病情复杂,病因多端,寻根溯源,其发病总与“毒邪”有关,毒邪的产生主要有以下/L个方面口

    (1)白血病的发病常因感受温热毒邪,蛰伏于内,当正不胜邪,则白血病应时而发,故其发病之初常表现为一派热象。

    (2)白血病的发生常与服用化疗药物如氯霉索、保泰松及用于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乙亚胺、乙双吗呤等有关,而难治性白血病都经过了多次反复诱导化疗而未获缓解,或化疗缓解后复发,这些化疗药物皆为有毒之品,反复作用于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脏腑功能失常,继而气血阴阳失调,排毒不畅,药毒内陷,耗伤气血精髓,则其病顽缠难愈。

    (3)内生之毒是来源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以及禀受于母体所产生的胎毒等作用于人体,导致脏腑气机逆乱,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致使热毒、痰毒、瘀毒内生,从而表现为发热、斑疹、出血、神昏、癥积等症。胎毒则是母体在妊娠期间,内热过盛或热邪人中,热毒内着于胎,蕴结不散,日久深伏于胎儿骨髓之内,成为日后白血病发病的基础。

    毒邪是难治性白血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其病理性质属实,但毒瘀久羁,耗伤气血,叉可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气阴不足的现象,是难治性白血病病情缠顽、难以治愈的病理基础。

    1.因病致瘀。当毒邪深人脏腑,阻碍脏腑气机运行,气滞则血瘀。若热毒辣入营血,煎熬血液,血液稠浊,运行迟滞。若毒邪伤络,血热妄行,血溢脉外,成为离经之血,亦可成为瘀。因此瘀血是邪毒内侵的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之一,这与现代医学的研究是相一致的。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急性白血病与血栓形成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尸体解剖情况看多数病例的栓塞症状往往被白血病的症状所掩盖,因而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引起血栓形成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其中有疾病本身的原因,如高白细胞性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过度升高具有极高的危险性。白血病细胞胞体大,可塑性小,易在血管内瘀滞并增加其黏度也是其危险因素之一。另外,治疗也可引起血栓的形成,如化疗药物ASP、糖皮质激素、维甲酸、造血集落因子等。

    2.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白血病患者久病人络,血瘀内停,生血紊乱。白血病患者中晚期因白血病细胞大量克隆性增殖,导致正常生血受抑,从而表现为以贫血为主的一系列骨髓抑制症状,出现中医所说的“血虚”、“虚劳”、“髓枯”现象。血瘀是正气虚弱、邪毒内盛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之一。血瘀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妨碍新血的生成,《内经》所云:“血枯”即是气虚血损致血瘀痰滞之证,即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表现。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白血病患者,到了中晚期基本上都会出现“贫血”的表现,如见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神疲体倦、四肢乏力、心悸气短、舌质淡等,即中医所说的气血不足。

    3.毒瘀互结,变证百出。白血病的发病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和明显的血液浓、黏、凝、聚改变,即中医所说的血瘀证候,是该病“久病人络”的病理学基础。毒邪侵人人体,潜伏脏腑经络,伺机作变,当人体正气不足,不能抗邪,则毒邪亢盛,与血互结,变证百出。“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出现皮肤瘀斑、舌质紫暗等血瘀之表现。“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由于瘀血的存在,妨碍新血的生成,从而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悸、舌质淡等血虚的症状。瘀血阻络,血不循常道而妄行,则有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皮肤瘀斑等出血症状。毒瘀互结,损伤脾胃,脾胃气机阻滞,水湿停留,聚而成痰;或热毒亢炽,煎熬津液,炼而戚痰,痰阻于经络则为瘰疬痰核,痰瘀交结则成腹中积块,则白血病见肝脾淋巴结肿大。热毒攻注骨髓,造血器官功能障碍,引起白血病细胞显著增生的现象,则出现骨、关节剧痛难忍。毒邪内陷心包,则出现壮热口渴、衄血发斑等火毒炽盛之象,进一步耗血动血、消灼阴津、损伤正气,出现阴虚火旺、气血两虚,甚或出现“重阳必阴”的转化,而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一派阴寒之象。毒亦可夹痰夹瘀,上攻脑腑,则出现神昏谵妄等神志病变,与中枢神经系统性白血病相关,如不及时救治,出现气阴衰竭,病人膏肓,则难以逆转。

    《索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事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难治性白血病起因多端,病机复杂,可涉及多系统、多脏器,然探求其源,其本在于毒瘀互相交结,故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主。

    基础方:常以山慈姑、青黛、墓头回、虎杖、莪术、川芎、丹参、当归、红花、赤芍、泽兰、田七等为主。

    随症加减,配合西医诱导化疗,能增加白血病的缓解率,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如用复方丹参注射踱配合化疗治疗复发性难治性白血病,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如有气虚者,加入五爪龙、北黄芪等;如有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等;如有血虚者,加阿胶、何首乌等;如有出血者,加三七粉、白茅根等;如有淋巴结肿大者,加入浙贝母、胆南星等;如有关节疼痛者,加人防己、雷公藤等。因本病患者多属阴虚体质,部分清热解毒药如黄芩、黄连、黄柏、苦参、龙胆草等易苦燥劫阴,临床应用时应有所选择,若非急性发作期,应尽量少用或不久用,以免伤津劫液。

    【病案举例】  患者唐某,女,37岁,200216日因发热伴头晕乏力半月人院。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7.5-39℃之间,并感头晕、乏力、腹胀、全身关节酸痛等,在南方某医院查血常规示RBC: 2.51×如12L, HGB: 108  g/L, WBC51×109/LPLT:41.8×109L。行骨髓穿刺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0. 8:1,原幼淋细胞占79%。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人院时症见: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发热、体温38,4℃、全身骨关节疼痛、以肋骨及双下肢尤为明显、腹胀、饮食差等。查体:神清,精神较差,轻度贫血貌,心肺无异常,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肝脏来触及,脾大肋下3指,质中,表面光滑,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征未引出,舌质暗,舌苔薄,脉象弦数。腹部B超示:肝稍大,脾肿大。

    诊断:(1)西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2)中医:虚劳,证属气血亏虚,瘀毒互结。

    治疗:予VDP方案化疗,并常规补液、护肝等支持疗法,配合中药解毒化瘀方口服,每日1剂。解毒化瘀基本方药物组成为山慈姑15 g,莪术15 g,青黛10 g,川芎10 g,蚤休30 g,虎杖30 g,丹参30 g,鸡血藤30 g。化疗期间加:女贞子2,0 g,旱莲草20 g,泽兰15 go化疗后加:北黄芪30 g,太子参15 g,白术15 g,阿胶10 g(烊化)。

    1周后症状消失。4周后复查骨髓象示完全缓解出院。

    后患者因经济原因未坚持治疗。4个月后又出现发热.休温达39.5℃,返院复查血常规示RBC:2.13×1012LHGB:47 g/LWBC:1o1×109/LPLT:48.3×109/L骨髓穿刺涂片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0.91,原幼淋细胞占64%,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L2)。再次子VDP方案化疗,配合中药解毒化瘀治疗。

    又经过4周后复查骨髓象示完全缓解。出院后一直服用中药,约68周返院化疗1次,巳半年来复发。

十法辨治白血痛

    河南省名老中医陈安民教授(河南省中医院,邮编:450002)积30多年临床经验,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认为白血病的治疗以清髓解毒为治本之法,在运用其他方法治疗时应注意将本法寓置其中。白血病的治疗重在提高生存质量,针对白血病各阶段常见证型,归纳十法治之,颇具疗效。

    陈教授治病以病人为中心,以辨证为依据,以检验为参考,总体运筹,科学施治。认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征,二者的出发点和着落点均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病人,是以活着的病人为中心而展开观察、认识、调治疾病的,全部诊疗过程以人为本,病人是整个治疗过程的第~根本要素。没有了病人,任何方案措施、理法方药就将失去其全部意义。所以在白血病的治疗中既要注意病情的发展变化,更要以人为本,注意其正气及生机,那种眼睛盯住化验单按着机械仪器出具的数据卜_药只能是仅见其病而不见其人的治法。整个治疗过程要时时注意病情变化、正气盛衰、邪正消长情况灵活运用。

    治疗疾病,重在提高生存质量,勿杀无过。《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蔬,食养尽_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陈教授采用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尤其是清髓解毒之品大都有一定的毒性,他认为如果只顾荡涤毒邪,一味大剂猛浪冲击,热毒之邪或得清解,但人体正气也荡然无存,连正常的生命体征心跳呼吸都难以维继,生存质量大为降低,此等治法促其命期,实不可取。临床治疗中仍应遵循古训,有是证用是药,血象、骨髓象基本恢复正常即当以调治为主,勿使过之,勿杀无过,勿伤其正,适可而止;不尽,行复如法,再行荡涤清解,总以提高生存质量为治疗根本宗旨。

    治疗用药,贵在规范,贵在坚持。陈安民教授认为白血病属于疑难重症,所以谓之“疑”者,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诊断不如其他疾病轻易明析;所谓“难’’者治疗尚无根治之法,即令行骨髓移植,也并非完全成功之举,所幸近年来其诊断治疗一直在不断探索之中。除急性白血病不治而亡及慢性白血病急变外,一般都有一个相当长的病程,此间治疗,要有总体计划,用药要规范,坚持长期治疗,医患双方都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可轻率草莽,不可半途而废,也不能一见症状得以缓解,病情趋于稳定,即停止治疗。即令在缓解期,也仍需坚持清髓解毒,益气养血,标本兼治,以达最佳长期临床缓解以至彻底治愈之目的。

    一、滋髓清髓法

    主要症状:白血病初起类似外感症状,但发热难解,倦怠乏力,周围血象见白细胞显著升高,并有骨髓象改变D

    主要处方:陈安民经验方清髓解毒丹(青黛、雄黄、牛黄、蚤休、白花蛇舌草等)、青黄散(青黛、蒲黄)、六神丸、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胆草、芦荟、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青黛、木香、麝香、柴胡、胆星)、牛黄解毒片(牛黄、甘草、银花、草河车)等。

    常用药物:青黛、大青叶、板蓝根、雄黄、牛黄、葛根、龙葵、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蚤体、土元、元参、土茯苓、犀角、水牛角、干蟾、山慈姑、生薏仁、生大黄、龙胆草、黄药子、凌霄花、白花藤、喜树根皮、红藤、白薇、蒲公英、地丁、夏枯草等。

    二、荡邪清热法

    主要症状:中等热或高热,汗出不解,衄血,发斑,骨痛或有咽痛,咳嗽,口腔黏膜溃烂,肛周脓肿口舌质淡红或红绛,舌苔黄乏津,脉象数。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高达数万至100万,骨髓象粒系增生极度活跃。

    主要处方:清髓解毒丹、清瘟败毒饮(生石膏、生地、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元参、连翘、甘草、丹皮、竹叶)、犀黄丸(犀角、牛黄、麝香、乳香、没药)、梅花点舌丹(乳香、没药、硼砂、明雄黄、熊胆、血竭、葶苈子、冰片、朱砂、牛黄、珍珠、金箔)、六神丸、安官牛黄丸(牛黄、郁金、犀角、黄连、黄芩、栀子、明雄黄、朱砂、冰片、麝香、珍珠、金箔)、紫雪散(黄金、生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犀角、青木香、沉香、元参、升麻、甘草、丁香、朴硝、硝石、麝香、朱砂)、清开灵、退热煮散(赤芍、黄连、木通、生地、栀子、当归、丹皮、黄柏、黄芩、甘草)、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三黄消毒液(用于肛周脓肿坐浴熏洗:黄柏、黄芩、大黄、赤芍、红花、地丁、甘草)等。

    常用药物:二花、连翘、蒲公英、地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栀子、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虎杖、丹皮、犀角、羚羊角、水牛角、生石膏、牛黄、熊胆、芒硝、生地、玄参、菊花、知母、赤芍等。

    三、凉血化斑法

    主要症状:热毒之邪深伏骨髓,燔灼营血,皮肤黏膜广泛出血,口腔舌面黏膜血泡,齿衄,鼻衄,血尿,蛋白尿,便血,发热。舌质红绛,脉象濡数、细数。

    主要处方:陈安民经验方滋髓生血丹Ⅱ号(栀子、连翘、三七参、阿胶等)、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皮)、化斑汤(元参、知母、石膏、人中黄、黄连、升麻、连翘、牛蒡子、甘草、淡竹叶)、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炙甘草、木通、大黄)、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茜根散(茜根、地榆、生地、当归、犀角、黄芩、栀子、黄连)等。

    常用药物:黑栀子、荆芥炭、连翘、丹皮、黄芩、藕节、地榆炭、蒲黄炭、大蓟、小蓟、白茅根、羊蹄根、阿胶、鲜生地、生地炭、仙鹤草、紫草、大黄等。

    ~软坚散结法

    主要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腹部胀满,甚则有碍呼吸。舌质黯红,有瘀血点,脉象沉缓、沉弦或沉涩。

    主要处方:膈下逐瘀汤(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元胡、香附、红花、枳壳、甘草)、血府逐瘀汤(当归、牛膝、红花、生地、桃仁、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甘草)、鳖甲煎丸(鳖甲、鼠妇、黄芩、柴胡、蜣螂、干姜、大黄、桂枝、石韦、厚朴、玉竹、半夏、阿胶、丹皮、葶苈子、人参、乌扇、瞿麦、蜂房、赤硝、桃仁)、大黄癌虫丸(大黄、蔗虫、黄芩、甘草、桃仁、杏仁、白芍、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脐螬)、小金丹(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予、乳香、没药、当归、麝香、香墨炭)、三甲散(鳖甲、龟版、川山甲、蝉衣、僵蚕、牡蛎、当归、白芍、廑虫、甘草)等。

    常用药物:当归、赤芍、川芎、香附、三棱、莪术、郁金、姜黄、黄药子、夏枯草、浙贝、玄参、牡蛎、海浮石、制鳖甲、制龟版、穿山甲、鸡内金、酒大黄、水蛭、土元、桃仁、红花、鸡血藤、丹参等。

    五、破血行瘀法

    主要症状:颜面黯红呈猪肝样,指(趾)端、耳廓等末梢部位紫黯,口唇紫黯。舌黯红有瘀点,脉象沉弦或沉缓无力。周围血红细胞、血小板显著增高。

    主要处方: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芍药、川芎、地黄)、大黄鹰虫丸等。

    常用药物:当归、赤芍、川芎、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三棱、莪术、水蛭、虻虫、土元、益母草、郁金、姜黄、香附、血竭等。

    六、滋髓生血法

    主要症状: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或其中1项、2项或3项减少,精神倦怠,少气无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沉缓或沉细无力。

    主要处方:陈安民经验方滋髓生血丹工号(人参、黄芪、当归、阿腔、鹿角胶、龟版胶)、归脾丸(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参芪四物汤(人参、黄芪、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十全大补汤(人参、茯苓、当归、芍药、地黄、川芎、白术、甘草、黄芪、肉桂)、人参养荣汤(人参、云苓、白术、甘草、当归、熟地、黄芪、陈皮、桂心、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等。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白术、云苓、大枣、当归、何首乌、鸡血藤、生地、熟地、白芍、阿胶、鹿角腔、龟版胶、元肉、杞果、旱莲草、补骨脂、仙茅、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酸枣仁、桑椹等。

    七、益气养阴法

    主要症状:倦怠乏力,咽干鼻燥,目睛干涩,肌肤干枯。舌质红或边尖红,舌苔薄白微黄少津,脉象沉细或沉缓无力。周围血象白细胞减少。

    主要处方:沙参麦门冬汤(沙参、麦门冬、玉竹、甘草、桑叶、扁豆、花粉)、一贯煎(沙参、麦门冬、当归、生地、拘杞子、川楝子)、玉女煎(知母、生石膏、麦门冬、牛膝、生地)、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甘桔汤(甘草、桔梗、花粉、连翘、栀子、黄连、生地)等。

    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生地、玉竹、黄精、石斛、杞果、女贞子、黄芪、党参、太子参、五味子、乌梅、白芍、山楂、知母、生石膏、连翘、生山药、山萸肉等。

    八、化湿除满法

    主要症状:腹部胀满,纳呆食减,肢体酸软,心悸气短。如湿热阻滞者,舌苔黄白而腻,脉象濡;如脾肾阳虚者,则舌苔白腻,脉象沉缓无力。

    主要处方:如湿热阻滞者,用三仁汤(杏仁、薏仁、白蔻仁、竹叶、厚朴、通草、滑石、半夏)、藿朴夏苓汤(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杏仁、薏仁、白蔻仁、猪苓、泽泻、豆豉)。如脾肾阳虚者、用健脾丸(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理中汤(人参、白术、甘草、干姜)、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人参、白术、甘草、茯苓、陈皮、半夏)等。

    常用药物:杏仁、薏仁、白蔻仁、厚朴、厚朴花、藿香、佩兰、砂仁、草果仁、自术、苍术、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瓜蒌皮、紫苏、附子、干姜、肉桂等。

    九、益气摄血法

    主要症状:面色苍白或萎黄,齿衄,鼻衄,崩漏,紫癜,倦怠乏力,心悸气短,或伴低热D舌质淡或淡红,舌苔薄白或少苔、无苔,脉象沉细无力。

    主要处方:滋髓生血丹Ⅱ号、当归补血汤(当归、黄芪)、归脾汤、胶艾四物汤(阿胶、艾叶、当归、地黄、芍药、川芎)等。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当归、生地炭、栀子炭、荆芥炭、艾叶炭、血余炭、蒲黄炭、元肉、山萸肉,阿胶、黄芩、大黄、仙鹤草、紫草、海螺蛸、五倍子等。

    十、扶正固本法

    主要症状:缓解期,病情比较稳定,无明显不适,状如常人,周围血象、骨髓象无特殊异常。

    主要处方:滋髓生血丹1号、人参养荣汤、保元汤(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归脾丸、圣愈汤(人参、黄芪、当归、生地、熟地、川芎)、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合六味地黄丸(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等。

    常用药物: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云苓、元肉、白芍、地黄、大枣、杞果、何首乌、鸡血藤、女贞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病案举例】  李某,男,35岁。 1999年儿月因感冒后出现发热,咽喉肿痛,应用抗生素治疗一周,症状不减,且全身出现瘀点瘀斑,颈部淋巴结肿大。经血常规及骨髓象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外院应用化疗后,病人出现较重化疗反应,骨髓抑制,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低于正常,不能继续化疗,遂转至门诊,要求中医药治疗。

    症状:面色苍白、神疲乏力、齿衄、皮肤瘀斑、舌质淡白、舌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等。

    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之证。

    治疗立法:采用滋髓生血、气血阴阳并补D

    处方:人参15 g,阿胶(烊化)15 g,鹿角胶(烊化)15 g,何首乌15 g,熟地15 g,元肉15 g,杞果15 g,仙鹤草15 g,补骨脂、仙灵脾各10 g,甘草9g,黄芪、鸡血藤各30 g0 42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滋髓生血丹工号胶囊,每服6粒,13次,以促使气血化生功能尽快恢复。

    二诊:症状明显改善,而调整治则为扶正祛邪,以滋髓清髓养血为法。药用清髓解毒丹胶囊,每服2粒,13次;滋髓生血丹工号胶囊,每服6粒,13次。

    服药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辅以中药汤剂。目前患者周围血象及骨髓象基本正常,各临床指征均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辨治白血病

    山西邢子亨老中医临床接触白血病较多,有所体会,择要介绍如下。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亦较为棘手,是医学的一个疑难病。古代中医文献中虽无白血病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参照类似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无论是急性白血病,还是慢性白血病,经治疗完全缓解后,尚须慎养,必待身体完全恢复健康,才可能避免复发。临床经验有治疗八九个月,血液检查基本正常,而叉复发者,大多是因不慎房事,或因感冒而复发。在白血病治愈之后,须戒房事1年,偶有感冒,急服清热解毒之药,万不可用辛温助阳之剂,如误服温补助阳之药,多致复发而不救,切须注意,万勿疏忽。

    一、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人,起病多急骤,治疗不及时往往很快死亡。急性白血病初期或慢性白血病急性变时,有高热、全身疼痛、进行性贫血及显著出血倾向,类似中医的温热病毒范畴。淫邪病毒是其发病之主要原因。

    早期症状:不明原因高热,精神疲倦,面色苍白,口、鼻黏膜出血,严重者可有内脏及颅内出血,有时合并溃疡及坏死性口腔炎和咽部、脑膜炎症,有的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证候分析:根据中医温病学理论分析,发热是病毒侵犯于营血而引起正邪抗争之现象。邪热入于营血而发热,若正气不能与之相抗则邪胜而正衰,成为虚脱之证。高热而未虚衰者,说明正气尚有抗邪之力。因邪热侵犯于血分,迫血妄行,所以热甚者多引起全身性出血,迫血外溢而皮肤黏膜出血,甚至内脏出血。白血病邪正相抗,正气不能胜邪,热毒留结之处则往往发生溃疡,且局部溃疡不易愈合.病邪侵袭机体之后,营卫失抗邪功能,高热不退,气血损伤,血色不能荣于皮肤,因此精神极度疲倦,皮肤苍白。脾胃热毒上攻口腔及咽故发炎而肿痛。热毒侵犯血分,热邪郁结以致淋巴结、肝脾肿大。白细胞异常增多,阳亢而胜阴,阳气愈亢,阴精愈亏,久则阳盛而成热,再加外邪,两阳相亢,阴精被耗竭。

    治疗:首当清热解毒,保持气血营卫抗邪之力。通过清热解毒,逐渐恢复机体抗病力,以达到驱邪安正、扶正除邪之目的,使病情逐渐缓解。高热减退即不至影响血分而出血,出血是其大忌,凡是温热病出现吐衄便血者皆是危症。在高热出血之时,急用凉血清热解毒之药以止血,使热退血止则病情可以缓解,若出血不止即有死亡之危。用解毒清热之药,则溃疡可愈。血止热退之后继续用清热解毒之剂加滋阴之药,使阴精渐复,阴阳逐步达到平衡,则生理复常,生化归于正常,血液自无异象之产生。

    (1)急性高热、自汗、脉浮大而数者,治宜清热解毒养阴o

    处方:葛根12 g,连翘24 g,银花24 g,生地30 g,元参30 g,麦冬15 g,桔梗9g,蝉蜕9g,犀角9g,羚羊角9g,西洋参9 g(或辽沙参12 g),龟版15 g,黄柏9g,知母9g,石斛24 g,甘草9g,丹皮24 g

    临症加减:如热甚者,加生石膏30 g等。如热仍不退者,加紫雪丹6g。如神志昏迷者,加安宫牛黄丸或局方至宝丹12粒。如皮肤出血者,加棕榈炭15 g,丝瓜络24 g,冬瓜皮24 go如口鼻出血者.加大蓟24 g,小蓟24 g,白茅根24 g,藕节15 g等。如大便出血者,加焦地榆12 g,冬瓜子24 g,薏苡仁24 g等。如吐血者,加柏叶炭18 g,生赭石15 g等。如尿血者,加术通9g,车前子12 g,滑石15 g,白茅根20 g,小蓟20 g等口

    (2)高热渐退,病症减轻时,继服养明清热药。

    处方:生地24 g,元参24 g,麦冬15 g,桔梗9g,辽沙参15 g,石斛24 g,天花粉24 g,川连9g,丹皮15 g,栀子9g,莲子肉15 g,黄柏9 g,犀角6g,甘草9g,藕节1Z g,薏苡仁24 g

    (3)余邪未尽,身体虚弱者,继服养血清热药,作为调理之剂,可以多服,服至余热清除,精神好转,饮食增加,血液检查正常。

    处方:当归12 g,生地24 g,生白芍12 g,辽沙参12 g,川贝母9g,桔梗9g,橘络12 g,瓜蒌18 g,麦冬15 g,薏苡仁24 g,栀子9g,丹皮15 g,杭菊花12 g,龟版15 g,石斛15 g,甘草9g,藕节12 go

    临症加减:如肝脾肿大者,加鳖甲18 g,青皮9g,丹参12 g,郁金9g等。如淋巴结肿大者,加三棱4-5 g,莪术4.5 g等。

    【病案举例l  李某,女性,31岁,营业员,住院号:93085,人院日期:1975129日。患者于1975113日出现头痛,发冷发热,咳嗽,咳白色泡沫痰,胸闷憋气,少寐多梦,食欲不振。即在某医院就诊,以外感病治疗,投以解热剂无效,高热不退且出现齿龈出血肿痛,于129日住人本院。

    体检:体温38,9℃,脉搏104次份,血压16/10,7kPa。重病容貌,神志清醒,颁下有蚕豆大小淋巴结2个,舌淡,舌苔黄腻,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触诊可及边、质软。

    血化验检查:血红蛋白80 g/L,血小板数55×109/L,白细胞1. 26×109/L,白细胞分类:原单0.14,初单0.os,大单核0.22,可见Auer氏小体,中性分叶核0.08.淋巴0.480

    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细胞:红细胞为3. 7:1,粒、红系统增生低下,占0. 45%,其中原单+幼单为0.43%,形态不规则,核染色质租糙,核仁较大可见Auer氏小体,全片见巨核细胞1个。

    诊断: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会诊症状:高热,口干咽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齿龈肿痛出血,舌淡,舌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属温热病毒侵袭机体,损伤营卫气血,故高热不退,精神疲倦;血色不荣于皮肤,故面色苍白;肺胃郁热上蒸故咽痛、齿龈肿痛而出血。

    治法: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滋阴养血之品。

    处方:葛根13 g,连翘20 g,银花加g,蝉蜕lo g,瓜蒌16 g,枳壳6g,桔梗9g,川贝母9g,薏苡仁25 g,冬瓜子25 g,麦冬15 g,甘草6g,芦根15 g,犀角10 g。每日l剂,水煎服。

    二诊:上方连服7剂后,体温降至正常,精神食欲好转。有时两胁疼痛,偶有食后恶心。

    辨证:系肝气不舒所致。

    治法:予滋阴凉血清肝之剂。

    处方:当归16 g,生地25 g,生白芍15 g,枳壳6 g,川樟子13 g,丹皮18 g,地骨皮25 g,元参25 g,麦冬15 g,石斛16 g,辽沙参16 g,半枝莲25 g,薏苡仁25 g,生山药2,0 g,冬瓜子2,5 g,青皮7g,莲子肉16 g,甘草6g。每日l剂,水煎服。

    服药后病情渐有好转。白细胞数波动于2×1094×109/L之间,原单0.03,初单0.06。体温正常。后即以前方随症加减,以巩固疗效。共住院165天,病情基本稳定而出院。

    二、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与急性白血病有别,发病缓慢,自觉症状不明显,不检查血象、骨髓象,往往不知有病。慢性白血病是周内脏结热,导致脏器生化机能失调,引起血液异常改变。此种生化失常之变,不与外邪相抗,自身又无其他严重病症,所以初起很少自觉症状。但血液生化异常,提示阴阳已经失调,白细胞增生过多,阴精必然受损,阴损阳胜,阴阳失去平衡,则不能保持正常生理,身体渐趋虚弱,偶感外邪,身体无抗邪之力,即成危症。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逐渐出现乏力、消瘦、低热、自汗等,属中医“劳伤”、“虚损”等范畴。

    症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呈贫血状态,全身疲乏无力,头晕,低热,出汗,心悸,气急,有时鼻、齿龈及皮肤出血,亦有呕血、尿血、子宫出血、颅内出血者,肝脾淋巴结肿大,脾大最突出,有时可占满全腹而至盆腔,质坚而有压痛。

    证候分析:肝主疏达、主藏血、主筋、与少阳胆经为表里,脾主运化、主输布津液、主肌肉、主统血。在劳伤或外感后,肝脾留热不解,损伤肝脾机能,肝失疏达,热瘀血伤,脾失健运,津液不布,热邪瘀结肝脾,血脉凝涩而肝脾肿大;淋巴属少阳三焦部位,相火游行于三焦,火邪留结于三焦,津液凝聚而使淋巴结肿大;发热困于营血伏热,汗多由于内热熏蒸而表气不固,热伏于内,灼伤阴液,营失其守,卫失其固,内热蒸发而发热自汗,营阴已伤汗出而热不解;邪热久留,肾阴亏损,生化机能减退,因此发生贫血现象;阴虚内热,气血俱虚而全身无力;阴虚阳浮,头为之昏;血热失藏,各随其瘀热之部位而出血,鼻为肺窍,肺热者鼻衄;齿龈属胃,胃热则齿龈出血;皮肤肌肉属于肺脾,肺脾热甚则皮肤出血,内脏结热而致内脏出血者,病情则更为严重。慢性白血病白细胞之所以增多,与肾、脾、肝生化功能失调有关。

    治法:理脾清肝养阴。当以调理脏器生化功能为主,辅以对症治疗之药,保持脏器功能不至败绝,则无死亡危险。调理脏器功能,首先要清肝理脾滋肾,清肝则瘀热可除而血不凝涩,理脾则津液敷布而不凝聚,滋肾培本则生化有源而生机不息,脏器生化功能恢复,自有抗邪之力,使正气日复,邪气日消,病症自可消除,从而达到延长寿命之目的。如能早期治疗,调理阴阳,使阴阳平衡,可望生化复常,则血细胞自无异常增生。但白细胞异常增生,已非一朝一夕之病,是因生理失常而后血液生化变异,因此治疗慢性白血病亦非易事,必须节饮食、慎起居、绝房事、辅以药物调养,使机体阴阳平衡,生化机能正常,身体才能恢复健康。

    处方:当归15 g,生地24 g,生白芍12 g,云苓12 g,陈皮9g,枳壳6g,生山药15 g,生薏仁24 g,龟版18 g,桔梗9g,辽沙参12 g,地骨皮24 g,石斛12 g,鳖甲15 g,青皮6g,炙草6g,藕节1z go

    临症加减:如肝脾肿大不消者,加姜黄4.5 g,桃仁6g,牡蛎24 g,醋三棱3g,醋莪术3g等。如淋巴结肿大者,加醋三棱4.5 g,醋莪术4+5 g,元参24 g,川贝母12 g,牡蛎24 g,海藻24 g,昆布24 g,青皮9g,川楝子12 g等。如发热不退者,加犀角6g,连翘24 g,丹皮15 g,青蒿12 g等。如皮肤出血者,加棕榈炭24 g,丝瓜络炭12 g等。如头昏者,加杭菊花15 g,生石决明24 g,蔓荆+12 g,龙胆草9g,黄芩9g,羚羊角4-5 g等。如汗多者,加牡蛎24 g,浮小麦24 g等。如鼻衄者,加柏叶炭15 g,葛根24 g,桑白皮12 gD如齿龈出血者,加川军炭6g等。如阴虚发热,贫血者,加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之类等。如阴虚发热不退者,加秦艽鳖甲汤之类。

    【病案举例2  秦某,男,35岁,医生,住院号:100663,住院日期:197814日。患者于197811日感冒,出现全身乏力,发热,发冷,体温高达38.5℃,不思饮食,经服四环素、解热镇痛片不见效,后发现口腔颊部黏膜有黄豆大之出血点0 12日下午随即到某医院就诊,化验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128×109L.经输氢化考的松、白霉素体温降至正常。

    人院后体检:体温36-5℃,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 7/10.1 kPa.口腔右侧颊部黏膜处有约1cm×1 cm大小血泡。心肺无异常,肝右肋下2.5 cm,脾左肋下3cm,质中等硬,无触压痛,左下肢外侧皮肤有3 cm x 3 cm瘀斑。

    查骨髓象:粒细胞系统增生旺盛,占0. 88%,早幼、中幼、晚幼比值明显升高,分叶比例低,有成熟受阻现象。红细胞系统明显受抑,仅占0. 03%o

    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198×109/L分类:晚幼粒细胞0. 30,带状0. 25,多核o.  16,淋巴0.12,大单核0.03,幼单0.04,中幼粒OP 09,早幼粒0.01,血小板数86×109/L血红蛋白119 g/L,出血时间2 m1n,凝血时间3 m1n

    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经服用西药马利兰,白细胞降至24. 45×109/L,分类:多核0. 47,淋巴0.35,大单棱0.08,嗜碱性0.07,晚幼粒0.03,血红蛋白130 g/L

    病情好转,于1978225日出院。出院后病情反复,一直不稳定。 314日复查血象,白细胞总数达68.6×109/L,分类:带状0. 21,多核0.51,淋巴0.14,大单棱0.03,嗜酸性0.03,中幼粒0.02,晚幼粒0.060

    319日会诊:

    症状:疲困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精神欠佳,肝脾肿大,小便不畅,舌苔腻,脉弱而数。询及既往尚有癫痫病史,现仍有小发作。

    辨证:属阴虚,内伏邪热。

    治法:宜养血滋阴,清热利水。

    处方:当归12 g,炒白芍10 g,生地15 g,丹皮15 g,地骨皮20 g,半枝莲20 g,生薏仁24 g,麦冬12 g,猪苓12 g,泽泻9g,石斛15 g,青皮6g,枳壳6g,甘草6 go水煎服,每日l剂。

    服上药后病情渐有好转,以后随症加减继服2月余,病情一直稳定,精神恢复正常,食欲增加,体重较前增加lO kg.化验血象亦趋于正常,即停服马利兰。

    819日复查,骨髓象报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已完全缓解。半年后随访,精神、食欲均好,血象稳定于正常范围。

治疗白血病经验举隅

    朱宏老中医(北京巾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邮编:100700),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与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病组合作治疗白血病,离休后自开诊所继续潜心研治本病,治愈、缓解患者数以百计,其中有白血病前期、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朱老治疗白血病,十分重视白血病前期时控制发展。此时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尚未典型改变,并有较长时间的血象异常,少则半年,多则数年,常被误诊为贫血或再障,至今未发现其明显规律,多靠回顾性诊断。朱老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凡有以下表现者,应考虑为本病:①周围血中出现5%以上的幼稚细胞。②白细胞分类比例倒置。③全血细胞减少较多。④单纯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⑤针对性治疗长期无进步。⑥肝、脾、淋巴结肿大。⑦不明原因的牙龈等处出血。⑧不明原因的感染、发热,对症治疗无效。

    本病多由气血虚弱、热毒炽盛所致,故朱老治病以补气血为基础,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加入大量清热解毒及抗癌药物,并酌加凉血止血、软坚散结之品,治疗中本着“祛邪不伤正”的原则,配以护肝中药。

    合理膳食:为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朱老治本病讲究饮食宜忌。

    忌:①燥补、大补之品。如人参、鹿茸、桂圆肉、黑母鸡等在出血期禁用。②辛辣食物。因其能助热动血,加重出血症状。③忌发物。如虾、蟹、狗肉、酒,以防过敏D④陈粮或霉变食品。

    宜:①新鲜水果、蔬菜、藕、西红柿等。⑦清蒸圆鱼。

    常用药物

    中药方剂:四物汤(当归、地黄、芍药、川芎)、八珍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地黄、芍药、川芎)、秦艽鳖甲散、清瘟败毒饮等,随证加减。

    常用中药:紫草、天冬、白花蛇舌草、蚤休、鸦胆子、炙鳖甲、半枝莲、土茯苓、土贝母、全蝎、毛慈姑、白石英、益母草、胡黄连、昆布等。

    随证加减:

    如感染时加穿心莲片、锡类散、六神丸等。

    高烧加紫雪散、羚羊粉等。

    出血加荷叶丸、云南白药等。

    护肝时加云芝肝泰、利肝隆、鸡骨草等。

    并注意交替轮服,防止耐药。

    【病案举例1  林某,男,47岁,山东省文登人。19871 1月经当地某医院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3个月无效,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次年春节前夕,医院已报病危。在生命垂危之际求治于朱大夫。她根据病情和化验报告,按“自血病前期”治疗3个月,病情明显好转。

    二诊:19885月来信告之,血红蛋白从28 g/L升至120 g/L,其他化验指标也接近正常,主要方药:当归15 g,白芍15 g,生熟地各30 g,半枝莲30 g,鳖甲15 g,白头翁15 g,全蝎3g,茯苓10 g,仙茅6g,淫羊藿6g,女贞子10 g,山茱萸10 g,茵陈30 g,柴胡lo go

    【病案举例2  范某,男,23岁,河北省沧州市人,1985314日来诊。患者于1983年因胸骨痛、乏力、面色黄在当地医院就诊。6月经沧州某医院、天津市某医院骨穿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刻诊:颈淋巴结肿大似枣,口腔血泡满布,大如蚕豆。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1 94×109/L白细胞6×109L,幼淋占0,26,舌苔微黄腻,脉象滑数。方药:天冬20 g,紫草lo g,柴胡10 g,半枝莲15 g,白芍15 g,夏枯草15 g,土茯苓15 g,全蝎3g,生熟地各30 g,茵陈30 g10剂。

    二诊:429日,诸症减轻,无不适,原方略加减继服。

    三诊:527日化验:血红蛋白124 g/L,血小板166×109L,白细胞5.2×109/L,其中中性0.76,嗜酸性0.01,淋巴0.2,幼淋0. 03,已能自己做生意,精神好。

论治白血病经验

    周子芳老中医(江苏省连云港市巾医医院,邮编:222000)幼承庭训,继承家学,遍读经典,博采众方,业医50余年,对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独具匠心,尤擅子诊治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并感染、肝脾肿大及霉菌感染等症。

    一、贫血

    贫血是白血病主症之一,属中医“内伤血虚”、“虚劳亡血”等范畴。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的代谢被异常增生的白细胞所干扰,以及红细胞生存期缩短所形成。血生于心,藏于肝,统于脾,由肾精所化生,故白血病之贫血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

    (一)轻证

    病因病机:由于心脾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l临床见症:面色不华,气短心悸,头目眩晕,神疲倦怠,爪甲不荣,食欲不振,舌质淡,舌苔薄,脉象细弱,血色素常在8g以上等症。

    治则:责之于心脾。补心脾,养气血。

    方药:归脾丸(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合当归补血汤(当归、黄芪)或十全大补汤(白术、人参、黄芪、当归、茯苓、甘草、芍药、地黄、川芎、肉桂)加减化裁。常加何首乌、鸡血藤、早莲草、阿胶、紫河车等。

    (二)重证

    病因病机:由于肝肾亏损,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临床见症:面色苍白如纸,神疲倦息,形寒肢冷,腰脊酸楚,遗精滑泄,或经量涩步色淡,舌质淡白,脉象沉细弱,血色素多在4g左右等症。

    治则:责之于肝肾。或滋补肝肾、养精生血;或温肾填精、水中补火。

    方药:滋补肝肾、养精生血时以左归丸(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版胶、川牛膝)、七宝美髯丹(首乌、牛膝、破骨脂、茯苓、菟丝子、当归、枸杞子)、龟鹿二仙膏(鹿角胶、龟版胶、枸杞子、人参)等合方而治。温肾填精、水中补火时以右归丸(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当归、肉桂、附子)合金匮肾气丸(熟地、山萸肉、山药、肉桂、附子、茯苓、丹皮、泽泻)等合方而治。

    补虚劳、救亡血,宜以血肉有情之品,救精血之枯竭。常用阿胶、鹿角胶、龟版胶、黄明胶、牛骨髓、猪卵、鳖血、猫肉、紫河车等味厚之品,填精补血,其力胜过草木金石之昧。其中鳖性成寒,鳖血功擅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乃滋阴养血、补虚扶正之良药;猫肉甘酸而温,酸甘可以化阴,甘温可以化阳,为养血补虚之上乘。刮官之胚胎组织-膜,填补之力较紫河车更胜一筹。绒膜系于冲任,积阴精之所养,既有生发之机,又有培元之功。用清水漂净后配以其他养血之品炼蜜为丸,常服不辍,可补肝肾、填精血、益元气、理虚劳。

    二、出血

    主要是血小板减少,还有纤维蛋白溶解,肝素样抗凝物质和感染时细菌多酶体的作用所致,可有鼻衄、齿衄、肌衄、吐血、便血等,颅内出血常可危及生命。

    (一)血热妄行,不能循经

    l临床见症:血色鲜红,或狂吐暴涌,或衄血如注,兼面赤唇红,心烦,口渴欲饮,大便干燥,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数而滑等。

    治则:凉血清热。

    方药: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皮)合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等加碱化裁。水牛角或广角替代犀角,用量宜大。

    (二)气阴亏虚,不能摄血

    白血病日久,阴虚内热,伤及气分;气虚精耗,累及阴分,故出现气阴亏虚,不能摄血,血不归经。

    治则:宜益气养阴、摄血止血。

    方药:生脉散(麦冬、五味子、人参)合参芪地黄汤(人参、黄芪、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等为对证之方。

    (三)辨治白血病之出血,应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使用三粪宁血之品

    1.宁血胶类,如阿胶、龟版胶、鹿角胶、鳖甲胶、黄明胶、鸡血藤胶等,养血且能止血。

    2.宁血炭类,如生地炭、黄芩炭、山栀炭、制军炭、地榆炭、茜草炭等,固涩且可止血。

    3.宁血鲜品,如鲜生地、鲜石斛、鲜麦冬、鲜玄参、鲜藕、鲜侧柏叶、鲜芦根、鲜茅根等,绞汁冲服,既有清热之效,又有养阴之功口

    三、发热

    白血病常有不规则发热或长期低热,有的与感染有关,有的难以找到感染病灶。中医辨证可分阴虚、气虚、外感实热三型。白血病之发热,即使是外感发热,亦非轻浅之疾,正气虚馁,阴伤血亏,临证需权衡邪正孰轻孰重,不可坐失照机。

    控制发热和感染,有宣透、清气、凉营、滋阴诸法,但热久蕴毒,毒热交织,深藏其中,故应以清热败毒贯穿始终。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鸭趾草、石打穿、水牛角片、人工牛黄、牛黄消炎丸、牛黄清心丸(牛黄、朱砂、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六神丸(百草霜、麝香、牛黄、珍珠、冰片、蟾酥、雄黄)、六应丸、珠黄散(珍珠、牛黄)、西黄丸(西黄、乳香、没药、麝香)等,均可随方人用,相机而施。

    (一)阴虚发热

    临床见症:特点是没有固定热型,时有时无,一般为午后发热,热势不高,兼见阴亏症状,脉象细数。

    方药:用知柏四物汤(知母、黄柏、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台清骨散(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等加减治疗。

    (二)气虚发热

    临床见症:发热久久不退,上午明显,面色咣白,气短乏力,脉象虚大而细数等。

    治则: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当归、生姜、大枣)为主加减化裁,但需加生地、白芍、五味子、乌梅等药。

    (三)外感发热

    以急性白血病多见。慢性白血病常合并扁桃体炎、肺部感染,甚至败血症等,多属此类。证非一端,须辨证于丝微之间。

   1.肺胃郁热证

    J临床见症:见高热、咳喘、口渴、便秘、头汗、舌边红绛、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

    方药:沙参麦冬饮(沙参、麦冬、玉竹、生甘草、桑叶、白扁豆、天花粉)、千金苇茎汤(苇茎、冬瓜子、桃仁、苡仁)、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等主之。

    2.阳明热盛,胃热在气分

    临床见症:见高热不已,败血症。

    方药: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人参、当归、桔梗、甘草)等加减化裁。

    3.邪在中上二焦,心火炽盛

    临床见症:见烦热燥实,败血症者。

    方药:凉膈散(大黄、芒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连翘)等加减化裁。

    4.热入营血

    临床见症:败血症。

    方药:清营汤(犀角、元参、生地、麦冬、银花、丹参、连翘、黄连、竹叶心)等加减化裁。

    5.热甚伤及气阴,邪微阴伤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

    6.亡阴伤津,阴虚风动者

    方药:三甲复脉汤(生龟版、生鳖甲、生牡蛎、炙甘草、地黄、白芍、阿胶、麻仁、麦冬)等。

    四、肝脾肿大

    白血病之肝脾肿大,属“瘕瘕”、“积聚”等范畴。

    病因病机:此乃毒热蕴积肝脾、气血瘀结、痰瘀凝滞所致。

    治则:软坚散结、解毒化癌。

    方药:用小金丹(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虫、乳香、没药、归身、麝香、墨炭)、西黄丸(西黄、乳香、没药、麝香)及鳖甲煎丸(鳖甲、鼠妇、黄芩、柴胡、蜣螂、干姜、大黄、桂枝、石韦、厚朴、玉竹、半夏、阿胶、丹皮、葶苈子、人参、乌扇、瞿麦、蜂房、赤硝)等。

    五、霉菌感染

    病因病机:因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故出现双重感染。此非胃阴伤而虚火上炎,而属肾阴伤而虚火浮动。

    治则:养阴清热,标本兼治。

    方药:增液汤(元参、生地、麦冬)合六味地黄汤(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佐以内桂,外吹珠黄散(珍珠、西黄)、青黛散(青黛、蟾衣、胡粉、黄连、麝香、赤石脂、诃梨勒皮)、双料喉风散等。

    【病案举例】  祁某,女,14岁,197618日人院。低热、面黄、乏力、纳差、牙龈出血、颈部淋巴结肿大三月余。查体:轻度贫血貌,颈部及腹股沟处淋巴结肿大,状如蚕豆至白果大小,质地中等,有压痛,有活动性,牙龈稍肿胀,并有陈旧血迹。心律齐,心率84/m1n,无杂音。两肺呼吸音清,胸骨有中等度压痛。腹平软,肝肋下刚触及,脾肋下未触及。两下肢有散在出血点,血压14. 7/10.8 kPa。血常规:红细胞2.73×1012见,血色素64 g/L,白细胞6.1×109L,原始粒细胞0.66,中幼粒0.02,晚幼粒0.ol,杆状加分叶0. 14,淋巴0- 17,血小板53×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 026。尿常规、肝功能检查均属正常。

    临床诊断:19751224日行骨髓穿刺检查为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粒单型)。

    基本处方:鹿角胶5g,五味子6g,红参6g,山茱萸10 g.当归10 g,白芍10 g,枸杞子10 g,女贞予10 g,紫河车10 g,白术10 g,阿胶10 g,熟地15 g,制首乌15 g,旱莲草15 g,骨碎补15 go

    饮用甲鱼血,每次10 ml许,日饮l2次。

    随症加减:低热时加青蒿10 g,地骨皮10 g,白芍10 g.虎杖10 g,天冬10 g,黄芪15 g。感染发热时加人工牛黄lg,日服3次。如无牛黄,即以珠黄散替代,每次1瓶,日服3次。有紫斑及出血时,加犀角(或广角)、生地、玄参、藕节、三七、知母等。胃纳不佳时,加陈皮、神曲、鸡内金等。

    缓解期常服丸剂:鹿角胶30 g,红参50 g,阿胶60 g,山茱萸60 g,冬虫夏草60 g,枸杞子100 g,白芍100 g,虎杖100 g,白术100 g,当归120 g,何首乌120 g,天冬120 g,紫河车120 g,熟地150 g,黄精150 g,黄芪150 g,龟版150 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8g,日服2次,白开水送下。

    同时使用“COAP”化疗方案:即环磷酰胺04gNS 20 m1vst,长春新碱2 mgNS 20 ml/vst,阿糖胞苷50 mgNs20 ml/vB1d×5天,强的松20 mgT1d×5天。    419日复查血象,全血未见未成熟细胞,血象已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此时共行化疗6个疗程,服饮甲鱼血1 8只,输全血180 mlo

    421日复查骨髓象完全缓解。

    1 97678日出院。出院后定期复查血象,每3045天行化疗1个疗程(序贯或轮换方法),坚持服中药,病情一直维持在完全缓解期中。

    两年后停止化疗,常服中药丸剂。后生育1胎,子健壮。追访25年来,身体状况健康良好。

治疗白血病的经验

    金储之主任医师(江苏省吴江市中医医院,邮编:215221)为江苏省名老中医,行医60余载,精于医理,勤于临床,擅治血液病及疑难杂证,潜心研究中医治疗血液病30余年,造诣颇深。

    注重辨治白血病的病因学说,现代医学尚未完全阐明。金老对本病的探索,认为不离乎内外两因,外因遣之温热毒邪入侵,包括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电离辐射等因素,内因为精血亏虚、正气不足,以遗传因素、癌基因和体液、免疫等为主。外因为必要条件,内因为决定因素,正如《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在疾病的辨治过程中,邪毒陷髓为金老独特的观点,他认为此“髓”不仅指现代医学造血功能系统的骨髓,更主要的是谓病位之深,于卫、气、营、血之后,是疾病最深重的阶段。中医理论一般认为血分证为疾病的最后阶段。但金老认为血分证以耗血动血为主,而“髓”则和肾、脑关系密切。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脑为髓之海,病人精髓,真阴耗竭,病证更为重笃。白血病的整个病程中,病情险恶,虚实夹杂。

    在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金老特别强调“因毒致病,必须重在解毒”,提出治疗白血病“解毒排毒贯串始终”的观点,把养阴清热解毒法作为治疗白血病的重点。金老认为治疗白血病阴滓不可少。阴津充足,则能滋养骨髓,扶助正气,驱毒外出,起到清洗血毒,洁净骨髓,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控制和降低幼稚细胞作用。

    治疗要点:滋养阴津,解毒排毒。

    常用药物1如枫斗石斛、天冬、麦冬、芦根、羚羊角、石决明、人中白、人中黄、大青叶等,水煎服。

    方解:方中枫斗石斛、天冬、麦冬、芦根养明清热生津,滋养精髓;羚羊角、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清热散血解毒,软坚化瘀散结;人中白、人中黄、大青叶清解血毒,洁净骨髓D

    因白血病属疑难重病,病情险恶,常出现危象,故治疗时宜采用中西医结合同治。整体调摄,延长生存白血病的治程较长,通过辨证施治,坚持服药,全面调摄,确能取得延长生存期及增加治愈率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需患者和医者很好地配合。金老不仅善用药物,而且能善解人意,擅于心理治疗,与病人能建立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能够除抑郁、舒情怀、去包袱、树信心,坚持长期合作治疗。

    金老还非常重视饮食疗法,强调药食同治,宜食易于消化、刺激性小、营养高的食品,忌食海腥、牛、羊、公鸡、腌制品等辛辣燥热动火之品。鼓励病人适当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及猪肉、淡水鱼、蛋等以保证营养。

    养成合理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创造洁净的养病环境,也是金老诊视病人时必须嘱咐的内容,使之能适四时变化,避寒热、远毒物、节房劳、防感染。

    在治疗上应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及其变化进行辨证,一般常见以下5型。

    一、热毒炽盛型

    病因病机:温热邪毒,侵及气分,窜人营血,则出现热毒炽盛,热盛动血等症。

    临床症见:高热烦渴,汗出热不解,面色红赤,大便干结,小便赤少,口舌生疮,甚则鼻衄、齿衄、肌衄,舌质红,舌苔黄燥,脉象大而数等。

    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

   常用药物:山栀、黄芩、人中白、人中黄、芦根、生地、赤芍、石斛、茅根、大青叶等。

    二、痰癣血毒型

    病因病机:久病不愈,痰瘀则生。

    临床症见:发热,面色少华,颈部瘰疬,胁下癥块,舌质暗淡边有瘀点,舌下脉络瘀紫,脉象弦为细。

    治疗原则:以清热化痰,解毒散结为主。

    常用药物:蒲公英、象贝母、夏枯草、连翘、僵蚕、生牡蛎、生蛤壳、人中白等。

    三、邪毒陷髓型

    病因病机:毒陷精髓,则诸症益甚,并可见神志改变。

    临床症见:高热不退,面色暗红,神志改变,或躁狂,或昏睡,头痛剧烈,颈项强直,骨痛明显,舌质红绛,舌苔光剥,脉象细弦数等。

    治疗原则:以清解髓毒,佐以扶正为主。

    常用药物:羚羊角、石决明、人中白、人中黄、板蓝根、芦根、北沙参、枫斗石斛等,另冲服紫雪散(黄金,生石膏,寒水石,磁石,硝石,犀角,羚羊角,青木香,沉香,元参,升麻,甘草,丁香,朴硝,麝香,朱砂)。

    四、阴虚伏热型

    病因病机:热盛伤阴,阴血耗损,邪毒内伏。

    临床症见:低热消瘦,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失眠盗汗,口干少津,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而干,脉象细数。

    治疗原则:以养阴清热,凉血解毒为主。

    常用药物:青蒿、地骨皮、机斗石斛、芦根、麦冬、生地、天花粉、玉竹等。

    五、气血两虚型

    临床症见: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易惊,动辄尤甚,自汗或盗汗,衄血,纳呆,舌质淡胖,舌苔薄,脉象细而数等。

    治疗原则:以补养气血,扶正解毒为主。

    常用药物:西洋参、玉竹、山药、百合、熟地、枸杞子、何首乌、仙鹤草、人中黄、板蓝根等。

    根据白血病的证候特点,除分证型论治外,还应针对并发症灵活加减:

    (1)感染:不论何型白血病患者,在病程中均易反复感染。如咽喉感染者,宜加蚤休、玄参、金银花、桔梗、牛蒡子等;如口腔霉菌感染者,宜用羚羊角粉、珍珠粉、青黛等量含服;如肺部感染者,宜加金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芦根等;如泌尿系统感染者,加用车前草、木通、萹蓄、滑石、蒲公英等;如肛周感染者,宜用黄柏、土茯苓、马齿苋、槐花、地愉等薰洗。金老在防感染上,独创每晚用锡类散(象牙屑,珍珠,青黛,冰片,壁钱,西牛黄,人指甲)少量吹口腔咽喉和用金霉素眼膏少量涂鼻孔内,效果甚好,能配合疾病的治疗,有利子身体的康复,充分体现了整体调摄的中医特色。

    (2)出血:是本病常见并发症,如血热引起者,宜加清热凉血止血药,生地、赤芍、丹皮、紫草、茅根、焦山栀等;如瘀血出血者,宜加化瘀止血药,三七、白及、血余炭、益母草、蒲黄等;如气不摄血者,宜加补气摄血药,人参、黄芪、仙鹤草、阿胶、早莲草之类;如鼻、齿等出血可用云南白药外敷。

    (3)呕吐:在化疗期,常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症状,降气和胃、化痰止呕为主,以保护胃气配合化疗,加旋覆花、代赭石、陈皮、半夏、竹茹、生姜、苏梗、砂仁、茯苓等。

    (4)骨髓抑制:化疗之后,患者常常精气大伤,血细胞均明显减少,一般多从益气补肾论治。如偏肾阴虚者,宜加益气滋肾药,西洋参、枫斗石斛、玉竹、山药、枸杞子、何首乌、山萸肉、女贞子等;如偏肾阳虚者,宜加益气温肾药,如人参、黄芪、鸡血藤、仙灵脾、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等。

    (5)水肿:当白血病细胞浸润肢休组织,发生弥漫性水肿时,可出现发热,肢体水肿,腹痛便泄,咽部水肿,甚则吞咽困难或下肢瘫痪不能转侧等症,治以疏风泄热,解毒消肿,药物加用蝉衣、僵蚕、荆芥、牛蒡了、淮山药、泽泻、车前子、鲜茅根等。

    【病案举例】  患者,男性,32岁,农民。初诊日期:1991626o诊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诊时已持续高热半月,头痛不眠,口舌生疮,咽喉糜烂,卧床不起,每日仅能进少量流质,面容呈恶病质,下肢水肿,全身皮肤见有散在性出血点。舌质红干,舌苔黄,脉象细弦数。诊前曾接受化疗,因不敏感及合并感染而停用。血常规:RBC 2.20×1012/LHb 56 g/LWBC l.3×109/LN5%L 95%PLT 19×1091,o

    中医辨证:属邪毒陷髓,气阴耗伤。

    治疗:宜清解髓毒,佐以补益气阴o

    处方:每天用珍珠粉、羚羊角粉,分3次吞服。用鲜芦根、枫斗石斛、生石决明、鳖甲、北沙参水煎后代茶饮。汤剂药用生地、天冬、麦冬、玄参、人中白、人中黄、金银花、连翘、紫草、板蓝根、竹叶、冬瓜皮、车前子、僵蚕,每日1剂,同时予以补液、支持、强的松治疗。

    二诊:药后1周,体温降至正常,头痛止,口疮及咽部糜烂缩小,皮肤瘀点渐隐,精神食欲明显好转。于是激素减量,停用西药。

    三诊:上述中药继服1个月,诸症消退。血常规;RBC3.90×1012/LHB 117 g/LWBC 4,5×109/LN 54%L 46%PLT 78×109/Lo

    嗣后患者再次接受化疗及中药治疗以巩固疗效。

辨证施治白血病

    吴雪彪医师(常熟市中医院,邮编:215500)论治白血病。

    白血病是遣血系统一种恶性疾病,其特点是体内有大量白血病细胞广泛而无控制地增生,出现于骨髓和其他许多器官和组织,并进入外周血液中。本病分类多,其共同临床表现有低热、乏力、全身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可出现齿衄、尿血、便血、紫癜等全身出血症状,易于感染。四诊合参,分属祖国医学“虚劳”、“内伤发热’’、“温病”范畴。白血病的病因病机或因素体阴虚内热,或外感热毒所致,另和先天禀赋、劳役过度、情志、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他如家族遗传、胎中失养、接触大量放射线或苯、长服氯霉素等化学药品,都可引起本病。

    一、辨证要点

    (1)辨寒热:气(血)阴两虚属寒,气火失调、阴虚内热、热毒炽盛、瘀血痰核、肝阳上亢属热证。本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发展快,常寒热并见,虚实夹杂,不能执一法一方以论治,须详明辨证,随证斟酌,不拘常法。

    (2)辨病势缓急:寒性证多见于巩固治疗阶段,证势缓慢,脉多沉细微涩。若脉转为洪大弦数,全身情况恶化,则病情发展,多见于热性各型o热性各型多急,故死亡病例多见于气火失调,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证中,热性各型治疗后转为寒性各型,多提示病情缓解。

    (3)辨舌脉:本病舌质多淡,全身支持疗法后红细胞、血色素恢复正常,舌质随之转红,故血虚可以看作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舌质紫暗者多见于出血、肝脾肿大;舌质红绛,脉突然由静转疾者提示病情恶化;苔垢腻者多见于气火失调或脾虚湿阻。

    (4)辨血象变化与治疗的关系:白细胞计数变化是放疗、化疗的主要依据,急剧增高时应进行放疗或化疗,恢复正常时或幼稚细胞基本消失后可暂缓。白血病患者血液内白细胞升高的原因是长期存在的,强化治疗后白细胞计数降低只是一个表象,各种因素经过~段时间积聚,会促使幼稚细胞再次升高。所以即使白细胞计数正常,只要见热毒证、阴虚证等之舌苔脉象,就宜大剂中药投入。这样可望降低白细胞再次升高的可能。

    二、治疗原则

    (1)正确认识放疗、化疗的作用:正常的骨髓造血是一个“有序”过程。某些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异常,大量未发育成熟的血细胞被释放人周围血循环中。细胞发育的停滞使造血系统的“有序”转为“无序”,从系统论、控制论的角度看,系统的“熵”增加,内耗增加产生热能,所以白血病发热症状可以得到解释。化疗或放疗可迅速降低血液中白细胞,但不能消除引起本病的因素,而且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如局部肿瘤、皮肤癌。幼稚细胞出现只能作为一种征象,幼稚细胞不是病原体,不能一味杀灭,应当治疗患者整体,整体好转,幼稚细胞必会随整体好转自发缓解。中医药疗法以“黑箱”理论为基础,宏观调节机体阴阳,以诱导幼稚细胞继续发育转为正常成熟的细胞。

    (2)中西医有机结台:急性白血病在诱导治疗阶段若用中药做诱导,则用西医支持疗法辅助;以化疗药物为诱导,则用中药扶正为辅,或配合清热解毒、甘温除热、活血化瘀等中药。在巩固治疗阶段用西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用扶正药物调动机体免疫力。

    (3)辨证与辨病结合:根据临床表现,本病辨证施治用药并不困难,在此基础上酌加经药理研究有抗白血病作用的中药,提高疗效。

    (4)专病用专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实热证,表现为长期发热,自觉身体强壮,粒细胞计数升高,青黄散(青黛:雄黄为9:1)有迅速降低白细胞的作用,故可使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多见虚寒症状,多采用黄芪、炒白术、肉桂等药治疗,可长时期维持正常。

    (5)祛邪与扶正结台。

    三、辨证施治

    l)气火失调:多见于白血病发病前期或病程中继发感染。李东垣认为,元气不足,阴火则亢盛。“脾胃气虚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o“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气致阴火上冲”所以具有“作蒸蒸而燥热,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所谓内伤热中证,一部分属于现代医学的某些感染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白血病与感染RNA病毒有关,且病程中并见感染者常见,也有发热、出血症状,因此白血病的病因病机就可以和气火失调联系起来,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本病的发热是有理可依的。

    主要症状:症状不明显,持续发热,肌表灼热,夜间加重以致不寐。可有关节痛,偶有出血症状,肝脾轻度肿大,面色苍白,舌脉无明显变化等。

    治疗原则:治宜甘温除热。

    代表方剂:方选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加减化裁,酌加白花蛇舌草、龙葵、青黛、半枝莲等抗癌中药。

    (2)阴虚内热:常见于本病早期。

    主要症状:见发热盗汗、日苦口干、渴喜凉饮、牙宣、鼻衄、皮肤瘀点,舌红苔黄,脉数细等。

    治疗原则:宜育阴潜阳,养阴除蒸。

    代表方剂:清骨散(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合青蒿饮加减。

    (3)热毒炽盛

    主要症状:以发热为主,无明显感染灶,伴贫血、轻度出血、骨痛、肝脾肿大,苔黄,脉数或弦滑数等。

    治疗原则:治以清热解毒,佐以养阴。

    代表方荆:方选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皮)加减化裁。

    临床加减:酌用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青黛、山栀炭、山豆根、蒲黄等药。如热毒人血,迫血妄行,而见齿衄、鼻衄、皮肤出血,甚至舌有血泡,或淋巴结肿大者,再加人生地、丹皮、紫草、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失笑散(蒲黄、五灵脂)、白芨等凉血止血、祛瘀止血药。

    (4)瘀血痰核

   主要症状:以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伴贫血、出血、低热,舌有瘀点,脉细涩等。

    治疗原则:治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代表方剂:方选大黄唐虫丸(大黄、唐虫、黄芩、甘草、桃仁、杏仁、白芍、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去虻虫、水蛭等峻药以防出血反剧,另加黄药子、昆布、海藻、牡蛎等化痰散结。

    (5)气血(阴)两虚:多见于晚期或巩固治疗阶段。

    主要症状:以贫血症为主,面色苍白,眼睑色淡,指甲无华,血常规示红细胞、血色素低,伴少气懒言,口干,头昏乏力,面色苍白,低热,手足心热,自汗,盗汗,脉细数等。

    治疗原则:治宜益气养阴补血。

    代表方剂:方选归脾汤(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合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加减化裁。

    临床加减:酌加土茯苓、马鞭草、蜀羊泉等抗癌中药,另可加阿胶、紫河车、红枣等大补气血。

    (6)肝阳上亢:本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多囡邪毒泛滥,侵及厥阴,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所致。

    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昏迷抽搐等。

    治疗原则:治宜平肝降逆。

    代表方剂: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临床加减:如昏迷者,用安官牛黄丸(牛黄、郁金、犀角、黄芩、黄连、郅子、雄黄、朱砂、梅片、麝香、珍珠、金箔)。

    (7)对症治疗:如白细胞过高者,用青黛、雄黄等。如白细胞过低者,用党参、黄芪、炒白术等。如血小板过低者,用花生仁衣、景天三七、白芨等。如贫血明显者,用紫河车、阿胶等。

    (8)出血的治疗:如气虚证,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补络补营汤加减化裁,除用人参、黄芪、当归、龙眼肉益气摄血、引血归经之品外,还需用龙骨、牡蛎、山萸肉、参三七等固涩止血药;如热证,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可合用四生丸(生地、生艾叶、生荷叶、生侧柏)o其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每剂量25 go酌加生地、丹皮、侧柏叶、女贞子、紫草等凉血止血药。如气虚证和血瘀证并见瘀血症状,可加三七、蒲黄、白芨化瘀止血,但量宜小,防出血反剧。

 

清骨髓实热治白血病

    邹文华老中医(河南中医学院,邮编:450008)从事内科临床50余年,潜心钻研,治学严谨,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恶性肿瘤等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本病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某一种系统细胞的恶性增生,并浸润其各组织。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温毒”、“血证”、“急劳”等范畴。宋代《圣济总录》曾提出“热毒攻注骨髓”之论。邹老认为,白血病产生病毒的原因是毒热蕴结于骨髓,骨髓实热是主要病变,由此而产生复杂多变的综合并发症状。白血病病毒虽存在于骨髓,而骨髓实热则是产生病毒的温床。他把这一方法应用于临床,在治疗中首先清除骨髓实热,并根据原+早幼粒细胞的多少,合理配伍治疗方案,虽恶病质亦可趋向好转,提高存活率。典型病例服中药1030剂即可达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给以后的巩固治疗打下了基础。

    基本治疗原则:以滋阴降火,清骨髓实热为主。.

    处方:沙参30 g,麦冬20 g,枸杞子20 g,山药20 g,山荣萸30 g,知母30 g,地骨皮60 g,山豆根20 g,猫爪草30 g,夏枯草15 g,桔梗15 g,黄连15 g,黄芩30 g,生栀子15 g,穿山甲30 g,羚羊角粉3g

    临床加减:若口腔溃疡,虚火上炎者,以滋阴解毒为主,药用:五倍子6g,知母10 g,黄柏10 g;如化疗后骨髓抑制,造成白细胞过低,免疫力下降者,采用补肾益气,有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药用:黄芪30 g,当归15 g,枸杞子20 g,菟丝子20 g,鸡血藤30 g,黄精30 g,炙甘草lo g,大枣3枚;如伴有血虚内热,牙齿出血者,治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药用:黄连10 g,生地黄20 g,仙鹤革30 g,旱莲草20 g,川大黄6 g(后下)。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约500 ml,分23次温服。10天为1个治疗观察期。化验血常规查血象变化,随证加减用药。

    邹老在中医辨证基础上结合西医的诊断,应用中医优势,效果是显著的。邹老认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偏于肾阳虚型,药用:肉桂、附子、巴戟天、淫羊藿、枸杞子、砂仁、陈皮等;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偏于气血虚型,用药:党参、黄芪、白术、枳壳、砂仁、陈皮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偏于肝胆湿热型,药用:茵陈、藿香、白术、苍术、厚朴、桔梗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偏于血瘀型,药用:炒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砂仁、陈皮等。在类型之间可以相兼有所偏重,也可以相互转化。

    50例患者,男30例,女20例;其中11012例,11201 3例,21309例,31407例,41504例,51605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岁,平均24-2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1L)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17例。根据原始病例统计,全部病例均由骨髓穿刺确诊。

    疗效标准按1978年南宁会议所制定的白血病标准(草案)。完全缓解:血常规均正常,骨髓象:原+早幼细胞<5%,维持1年以上。明显进步:造血功能明显提高,Hb 100 g/LWBC 3.5×109/L,血小板有所进步,各项指标有所好转。无效:多方治疗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

    治疗结果:完全缓解35例,明显进步13例,无效2例。

    【病案举例】  孙某,男性,7岁,19775l8日初诊。患儿家长代诉:患儿感觉身倦无力、食欲减少、面色发黄等O19'76811日由河南医学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住院77天,治疗无效出院,曾多次在河南医学院骨髓穿刺,均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治疗前周围血象:Hb20 g/LWBC 13×1 09/LBPC 20×109/l淋巴细胞0. 80,中性0.20,幼淋0.15。骨髓象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系统异常增生,总值占80%,原幼淋占40%,全片巨核细胞3个,血小板少见。体温3738℃之间,脉搏1 20/m1n

    治疗原则:宜滋阴降火。以抗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处方:麦冬30 g,沙参30 g,知母15 g,地骨皮30 g,猫爪草30 g,夏枯草20 g,桔梗15 g,黄芩15 g,栀子15 g.山豆根10 g,炮山甲30 g,羚羊角粉3 go每日l荆,水煎服。

    二诊:服10天中药,血象稳定。再继服中药。

    三诊:服中药100剂,血象基本正常,改为2日或31剂。    服药2年停药,现已缓解26年。停药后化验血象:Hb 120 gL1WBc6.5×1091"BPc  140×109/L无幼稚淋巴细胞0 1986年考^四川某院校,毕业后参加工作,身体健康,未见复发。婚后育有一男儿血象均正常,本病无遗传。单方单药与辨证治疗白血病

    郝晶、崔永春等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邮编:150040)用中医药单方单药及辨证施治治疗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疾病。中医无白血病这一病名,但有关此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如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证候的记载,则散在于历代文献中。该病可归属于“虚劳”、“急劳”、“热劳’’、“百日劳”、“血证”、“癥积”等病证范畴。白血病病情凶险,变换多端,是正虚邪实的一类疾病,需长期治疗,白血病患者长期无病生存是抗白血病治疗的最终目标,长期生存只有依靠中草药才能实现,单纯的化疗往往难以杀灭潜在的白血病细胞而达到全身治疗的效果。

    一、致病原因

    1.邪毒内蕴。邪毒包括热毒、温毒、瘀毒、火毒和内伤所致的内毒。邪毒侵袭机体脏腑经络,侵入营血,攻注骨髓,渐成本病。

    2.正气亏虚。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濡养,劳倦、房劳过度、饥饱不节、内伤七情,伤及心、肝、脾、肾等脏腑,致气血紊乱,脏腑失调。

    3。血行瘀滞。七情失调,气机郁滞;正气亏虚,运血无力;病久不愈,瘀血渐成,痰邪凝滞。外感热邪或七情失调,气郁化火,炼津成痰;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失于运化,酿湿生痰。

    二、发病机制

    1.因虚致病论。从传统中医理论来看,因虚致病论顺理成章。“正气存内,邪不可于”;“邢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亏虚,精气失守,肾不能主骨生髓移精于脏腑;五脏虚衰,虚邪贼风中肾损骨伤髓。因此,正虚是白血病发病的内在因素,患者先有体虚内伤,外邪才能乘虚而入,脏腑虚衰,精血失守为本,邪气内乘为标。

    2.因病致虚论。或因邪毒久恋,日久化热,耗气伤阴而致。或为邪毒人里,伤及气血而致气血双亏;或为邪毒内陷心包,出现拂昏谵语等症,如不及时救治,则致气阴两竭、病人膏肓。

    3.虚实夹杂论。本病的病理特点为正邪相争,本虚标实。正胜邪退,疾病可完全缓解,邪胜正虚,疾病则复发或加重。

    4.伏气温病论。白血病属于伏气温病。伏邪为胎毒、热毒。胎毒为母亲妊娠期间,内热过盛,或热邪人中,热毒内着于胎,蕴邪不散,日久便深伏于胎儿骨髓之内,是日后白血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或为温热毒邪即胎毒导致了白血病的发生。

    三、辨证施治

    (一)热毒炽盛型

    主要症状:壮热不退,口舌生疮,咽喉红肿热痛,口渴欲饮,胸骨压痛,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紫斑,便秘溲赤,舌质红步津,舌苔黄燥,脉象洪滑数有力等。

    治疗大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常用处方:清瘟败毒饮(生石膏、生地、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元参、连翘、甘草、丹皮、竹叶)、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皮)、安官牛黄丸(牛黄、郁金、犀角、黄连、黄芩、栀子、雄黄、朱砂、梅片、麝香、珍珠、金箔)、青黄散(青黛、蒲黄)、六神丸(百草霜、麝香、珍珠、牛黄、雄黄、冰片、蟾酥)、复方青黛片(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等)、紫雪丹(黄金、生石膏、寒水石、磁石、硝石、犀角、羚羊角、青木香、沉香、元参、升麻、甘草、丁香、朴硝、滑石、麝香、朱砂)、清营汤(玄参、生地、麦冬、犀角、连翘、银花、丹参、黄连、竹叶心)、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栀子)、加减五蒸汤(生地、生石膏、太子参、大青叶、马勃、猪殃殃、生薏苡仁、夏枯草、玄参)、导赤散(生地、竹叶、甘草、术通)、八正散(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栀子、炙甘草、木通、大黄)、经验方清热解毒方(生地、牡丹皮、石膏、知母、连翘、小蓟、栀子、蒲公英)等。

    常用药物:青黛、大青叶、板蓝根、雄黄、牛黄、葛根、龙葵、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蚤休、鹰虫、玄参、土茯苓、犀角、螗蜍、山慈姑、生薏苡仁、生大黄、龙胆草、黄药子、凌霄花、白毛藤、喜树根皮、红藤、白薇、蒲公英、紫花地丁、夏枯草等。

    (二)瘀血阻滞型

    主要症状:胸骨压痛,胁腹胀痛,面色晦黯,唇甲青紫,衄血,尿血,便血,皮肤瘀斑,舌质淡,舌边有青紫瘀斑,脉象沉弦或沉缓无力等。

    治疗大法:活血通络,化瘀消斑。

    常用处方: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芍药、地黄、川芎)、桃仁红花煎(桃仁、红花、大黄、朴硝、虻虫)、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药、生地黄、川芎、牛膝、枳壳、柴胡、桔梗、甘草)、膈下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药、川芎、五灵脂、丹皮、乌药、元胡、香附、枳壳、甘草)、脱花煎(当归、肉桂、川芎、牛膝、车前子、红花)、黄氏经验消白汤(白花蛇舌草、青黛、黄药子、三棱、莪术、红参、半枝莲、枸杞子、狗肾、丹参、大黄、山茱萸、儿茶)等D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丹参、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血竭、地鳖虫、五灵脂、鳖甲等。

    (三)痰热内积型

    主要症状:中度发热,汗出不解,瘰疬痰核(表浅淋巴结肿大),瘕瘕积聚(肝、脾肿大),脘腹胀闷,出血不重,食少纳呆,小便短黄,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舌苔黄,脉象滑数等。

    治疗大法:软坚散结,化痰清热。

    常用处方: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三甲汤(鳖甲、龟版、穿山甲)、大黄廑虫丸(大黄、廑虫、黄芩、甘草、桃仁、杏仁、白芍、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加昧贝母栝蒌散(贝母、瓜蒌、银柴胡、胆南星、黄连、黄芩、栀子、芦荟、当归、夏枯草、海藻、昆布、竹茹、半夏、牡蛎、黄药子)等。

    常用药物:丹参、鸡血藤、当归、赤芍、螟蚣、僵蚕、郁金、姜黄、黄药子、夏枯草、浙贝母、牡蛎、海浮石、鳖甲、龟版、穿山甲、鸡内金、水蛭、地鳖虫等。

    (四)气阴两虚型

    主要症状:心悸气短,头晕乏力,自汗或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痛,咽干口燥,目睛干涩,易于感冒,齿衄,皮肤紫斑,舌淡红或边尖红,舌苔少或薄黄,脉象细或细数等。

    治疗大法:益气养阴。

    常用处方: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甘草、桑叶、扁豆、化粉)、益胃汤(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冰糖)、生脉散(麦冬、五昧子、人参)、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玉女煎(生石膏、知母、麦冬、牛膝、生地)、六味地黄丸(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经验方益气养阴方(西洋参、黄芪、当归、白术、枸杞子、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知母、连翘、鳖甲)等。

    常用药物:黄芪、白术、党参、太子参、沙参、麦门冬、生地、玄参、玉竹、黄精、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白芍、知母、五味于、牡丹皮、山药,山茱萸、白花蛇舌草、早莲草、银柴胡、地骨皮等。

    (五)气血两虚型

   主要症状:面色无华、萎黄或淡白,心悸,气短乏力,头晕耳鸣,神疲倦怠,自汗,动则尤甚,四肢不温,唇甲淡白,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细弱等。

    治疗大法:补气养血。

    常用处方:归脾汤(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八珍汤(白术、人参、当归、芍药、地黄、川芎、茯苓)、十全大补丸(八珍汤加肉桂、黄芪)、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人参养荣汤(人参、当归、熟地黄、陈皮、黄芪、桂心、白术、炙甘草、五味子、茯苓、远志、生姜、大枣)、保元汤(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滋髓生血丹工号(人参、黄芪、当归、阿胶、鹿角胶、龟版胶等)、扶正抗癌冲剂(炙黄芪、当归、女贞子、旱莲草、生地、何首乌等)等。

    常用药物:党参、西洋参、黄芪、当归、阿胶、生地、熟地黄、龙眼肉、山茱萸、茯苓、甘草、紫河车、天门冬、大枣、白术等。

    长期实践认识到,中药配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白血病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益气养血为主的中药,近期能增加放化疗的敏感性,长期使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这与中药对白血病患者机体综合调理、提高免疫机制、降低细胞毒副作用、对抗肿瘤细胞多耐药性等机制有关。

    四、单昧药治疗

    1.汉防已是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块根,性寒味苦,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功能。应用设防己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能显著增强化疗药杀伤白血病细胞,并有一定剂量依赖关系。

    2.川芎是活血类常用中药,其性温,味辛,具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的功能。其能改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而起到治疗白血病的作用。

    3.贝母。中医理论认为,痰在白血病形成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贝母可使部分肿瘤细胞耐药性得到纠正。

    4.白毛藤,该药性味苦、辛、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利湿退黄、抗癌的功能,用于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作用于HL-60细胞,可诱导细胞增殖的停止。

    5.雄黄主要成分为As203性辛温,有毒,具有燥湿解毒功效。采用单昧雄黄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见效快,缓解率高,副作用小,降低白细胞与缩脾作用明显,可作为CML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

    6.七仙草对白血病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抑制白血病的分型增殖,干扰白血病细胞能量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

    另外,莪术、淫羊藿、银杏、高良姜、三七、桑寄生、款冬花、人参、丹参、灵芝、茶叶、乳香、雷公藤等中药及其提取物都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活性,诱导其凋亡。

    五、经验方治疗

    1.复方抗癌汤,药物组成:黄芪、白毛藤、龙葵、鸡血藤、党参、茯苓、猪苓、绞股蓝、仙鹤草、薏苡仁、白花蛇舌草、陈皮、甘草。应用本方为主,治疗化疗后白血病恢复期的患者。

    2.蟾黄丸,药物组成:蟾酥、雄黄、全蝎、蜈蚣、金钱草、白花蛇舌草、黄芪、党参、当归、红花、仙鹤草、茯苓、泽泻、朴骨脂、甘草。进行维持治疗白血病,生存病例比单纯化疗生存时间长,且减少了心肌和肝肾功能的损害。

    3.加味生血汤,药物组成:黄芪、白术、当归、熟地黄、阿胶、枸杞子、山茱萸、血余炭、花生衣、仙鹂草、大枣。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治疗,可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目,且无毒副作用。

4.山仙颗粒,药物组成:山楂、仙鹤草、薏苡仁、丹参、猪苓、西洋参、莪术、龟版、鳖甲。治疗气虚血瘀型白血病,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化疗的毒性反应。

青黄散治疗各种类型白血病

    周霭祥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邮编:100091)应用自行设计的青黄散(青黛、雄黄)治疗各种类型白血病,疗效最好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存括10年以上,l例无病生存至今20余年,同时试用于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其中4例长期存活。

    青黄散组成:青黛:雄黄 S:204.0 g,每日3次开始,逐步增加至6.0 g,每日3次,取得缓解后减量维持。

    分析:青黄散由青黛和雄黄组成。雄黄等砷制剂治疗白血病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目前认为是诱导细胞的凋亡,另外有原浆毒作用.青黛的有效成分是靛玉红,丰要用于治疗慢粒。70年代曾单纯用青黛(酒提)治疗急非淋,取得一定疗效。根据既往应用青黄散治疗慢粒的经验,取得相同疗效时,青黄散中雄黄和青黛的用量都低于两者单独用药,因而青黛和雄黄可能有协同作用。

    不同砷制剂的副作用也不相同,应用青黄散的主要毒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和皮肤色素沉着,而三氧化二砷除上述副作用外还有周围及中枢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等,青黄散不出现这些毒副作用,是否雄黄须经细胞颗粒中酶的作用后方能引起细胞的凋亡,故对其他不含颗粒的细胞毒性作用低,而三氧化二砷可直接对各种细胞起杀伤作用,因而毒副作用广泛。

    7例急非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1 175岁,平均35.7岁。按1986年天津白血病分型会议标准,M2a2例(1例绿色瘤),M2b 1例,M3 2例,M5 2例。

    化验检查。血象:WRC(1915.8)×109L,平均20+5×  109LHb(45 -86)g/L。,平均64-5 g/lPlt(15一一140)×1og/L,平  50.2×109L,外周原始细胞00- 40;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一极  度活跃,原+()0. 42-081,平均0.63

    全部病例均口服青黄散o M2aM2bMsl例,M3 2例,单纯应用青黄散,另M5M2蛊(绿色瘤)各l例诊断后分别应用HOAP每月1疗程共6疗程,以后改用青黄散维持,2年后停药:M2a(绿色瘤)此后应用HADA1D-AraC1疗程。均常规鞘注甲氨蝶岭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1987年全国白血病化疗讨论会制定的疗效标准,5CR2PRo一般口服20天白细胞开始下降,1-2个月缓解。副作用主要为腹泻、腹胀等消化道反应和皮肤色索沉着。

    M2al例部分缓解,另1例伴绿色瘤的M2a细胞内颗粒多,有奥氏小体,效果好;M2b是由我国医科院血研所首先命名的,相当FAB分型的t,(821) Mz。其特点是异常的中幼粒细胞增多,这类细胞苏丹黑(SB)和骨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程度高,因而属分化成熟程度高的细胞,虽然隶属于M2,但从细胞发展的阶段和成熟程度上看,应介丁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的M3和中、晚幼粒增多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之间的阶段,从细胞发育阶段上看既往称为亚急粒是合理的,因富含特异性颗粒,故单用青黄散取得了完全缓解,但维持3年后复发,未治疗而死亡,提示对M2b取得缓解后也应强化治疗。2M3病人单纯用青黄散取得完全缓解,以后维持治疗2年停药,现患者已经无病生存17年以上,其中l例生育1子,母子健康,1Ms患者应用常规剂量HOAP6个疗程后未行强化,应用青黄散维持治疗2年后停药,现无病生存17年。

    青黄散对慢粒、急非淋M3 ,M2h和分化好的M2a疗效肯定,对Ms有一定疗效。这些白血病细胞中都含有颗粒,分化程度高,对McM6及其他实体瘤,其细胞中无颗粒,分化差,疗效不佳,实验研究也证明青黄散可抑制粒系白血病细胞的生长,长期应用对红系、血小板及淋巴细胞无抑制作用。白血病类型各有不同的特异性染色体或基因改变,如M3PM1-aRAR融合基因,慢粒为Ph染色体,M2bt(821)易位,1M2伴发绿色瘤,这些疾病有不同的疾病本质,但都对青黄散表现出良好的治疗反应,细胞都有丰富的颗粒,分化相对成熟,本组长期生存的病例均为POX强阳性,2例有Auer小体,故体会青黄散对颗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好,用电镜观察发现青黄散对在慢粒治疗过程中早幼粒首先破坏,成熟粒细胞受抑轻,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的特异颗粒有一定关系。青黄散对细胞质中颗粒多的白血病疗效较好。

    白血病长期生存有赖早期大剂量化疗和后期的免疫恢复,骨髓移植病人长期生存还有赖于免疫排斥反应,但大剂量化疗无疑会损伤免疫力,本组病例长期生存者化疗剂量不大,或根本没用化疗,是否青黄散在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对免疫不产生抑制,是否可相应减少化疗剂量,因而有利于机体进一步消灭残留的白血病细胞。

扶正康治疗白血病

    杨玉兰、王介人、高萍等医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邮编:450000)研制扶正康。

    白血病发病原因之一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表现为NK细胞活性降低和T细胞亚群分布失常。现已证明,NK细胞在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性免疫调节作用。而肿瘤的产生、发展及转归都与NK细胞活性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查,叉进一步发现并确定在人体内T细胞由两大亚群所组成-OKT4OKTs亚群。二者在体内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维持人体的细胞免疫,而T4/T8比值的紊乱异常与肿瘤病的发生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扶正康组成:人参10 g,黄芪20 g,木灵芝15 g,白术15 g,茯苓20 g,薏苡仁30 g,大枣10枚,甘草6 go用水浸泡1小时,煎煮30分钟,反复2次。将2次药汁混合后,分成2份,早晚各服1次。服药时间不少于30天。

    功效:具有益气健脾、扶正固本的功能。

    现代研究:以补气健脾类中药为主组成扶正康,对增强NK细胞活性,增加T4细胞数,T4/T8比值有所上升。从而纠正了T细胞亚群的失衡状态,继而可以使低下的1L-2水平提高。1L-2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又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并可诱生LAK细胞、干扰素等,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抗白血病的功效。由此可见,补气药对白血病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o NK细胞活性及T4/T8比值的提高与上升幅度与服药前原有恬性和比值有关,原活性与比值较低者,呈现明显的增高作用,提高幅度大;而原有活性和比值不太低者,则提高幅度小。说明扶正康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细胞活性,升高T4 /T8比值,而且也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D对肿瘤病的发生、发展的抑制具有肯定作用。

    22例白血病患者,其中男性1 3例,女性9例;年龄255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例。诊断均符合《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一书中的诊断标准。

    经免疫学检查,所有患者NK细胞活性低下和T细胞亚群紊乱,T4/TS比值异常。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气短、心悸、头晕、食欲差,多数为面色咣白、畏寒喜暖、舌体淡胖,脉象虚数,少数患者有口干、手足心热、舌尖红、脉象细数。根据中医辨证原则,中气虚弱型18例,气阴两虚型4例。

    免疫检查方法。 NK细胞活性测定:采用NAG酶释放法测定。NK细胞活性率正常值为30±10%D

    T细胞亚群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玫瑰花测定。T细胞亚群正常比值为T4 /T816±0.36:1

    22例患者服药后,其NK细胞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服药前为9. 81±1.05%,服药后为18. 63±0.86%.经统计学处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O.01)o服药前NK细胞活性在5%以下的6例中,服药后3例达16%以上,22例患者中服药后NK细胞恬性恢复最高的1例为25.9%

    服药后,22例患者T细胞亚群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比值均趋向正常平衡状态。服药前经检查为1.  12±0.061,服药后为1+ 55±0.041。经统计学处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 01)22例中,T4/T8比值在1.5:1以上者5例,在1.491. 401者有1 3例。

    本组18例气虚证和4例气阴两虚证患者的NK细胞话性与T细胞亚群比值治疗前后的检测对比显示,在证型间无显著差异(P>O- 05)。

癌灵l号治疗白血病

    张亭栋医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邮编:150001)应用癌灵1号注射液(药名为亚砷注射液)治疗白血病。

    民间用于治疗淋巴结核与癌症的有效验方中多含有砒石、砒霜、轻粉、蟾酥等药物,于是用这/L种有毒药味,对白血病这种“热毒炽盛”的疾病展开了“以毒攻毒”的系统的继承、发掘、整理研究。通过20多年的实验研究和2000余例临床病例的观察,总结出亚砷酸注射液治疗白血病的经验。

    亚砷酸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砒霜,砒霜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本草纲目》早有记载:“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砒石经过升华成为砒霜,而砒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或亚砷酸。因有剧烈的毒性,历代医家对此药的应用慎之又慎。其治疗疾病的机理常用“以毒攻毒”来解释。

    亚砷酸注射液广泛应用于各型白血病,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对M3型效果最佳,完全缓解率达91%,在长期随访的35例患者中有19(54-2%)长期存活,其中13例已达到临床治愈,最长者已无病存活24年;此外对慢粒总缓解率为72%,对淋巴瘤总缓解率为70%0该药对M3型白血病的疗效机理,不同于化疗直接杀死白血病细胞,而是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和促使凋亡。正因为有选择性地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所以不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对人体正常细胞无大妨碍。

    使用方法是1O mg癌灵l号注射液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46周为1个疗程,休息1周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l2个疗程就会达到完全缓解,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为2884天,平均56天。

    该药可通过血脑屏障,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很少合并脑膜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57.6%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10 x 109/L).白细胞高峰平均值为(414±40) x109/L,高峰一般出现在治疗后17.0±9.s天;高峰时早幼粒细胞比例下降的有53%,保持不变的27%,继续上升的1s%。随着治疗进展早幼粒细胞比例逐渐下降,中、晚幼粒细胞逐渐上升,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见骨髓明显抑制。毒性反应不大,皮肤瘙痒、丘疹、色素沉着者占27.3%,恶心、胃胀等消化道反应占24%ASTALT上升者占24%。上述副作用均为可逆性,停药或对症处理后皆可恢复正常。另外,该药对巨核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可使血小板很快上升。曾观察一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梅花点舌丹治疗白血病

    戴锡盂教授(天津中医学院)研究证实,梅花点舌丹既能治疗白血病,抑制白血病细胞对机体主要脏器的浸润和损害,又能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药物。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中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临床症状复杂,预后较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为白血病的常见类型之一,是以骨髓粒系受损为主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占我国慢性白血病的9(}%以上D

    CM1,中医病因病机:起于正气不足,邪毒外侵,内人营血,邪毒与营血相搏,耗伤气血,煎熬津液,瘀血毒热阻滞脏腑经络,久而结成热劳、癥积之证。

    治则:应以祛邪为主,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梅花点舌丹主要组成:以牛黄、蟾酥、雄黄、熊胆等多种中药组成。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散结。

    40例患者,其中1 1例获完全缓解,占27.5%25例获部分缓解,占62.5%;未缓解4例,占lo%;总有效率为90%。与甲异靛疗效相似,但无甲异靛的不良反应,井在抗白血病浸润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六神丸治疗白血病

    戴锡孟教授(天津中医学院)领导的课题组研究证实,传统名药六神丸能治白血病,用其治疗慢件粒细胞性白血病总有效率可达90 - 48%

   白血病起病急、发展快。以往治疗白血病单纯应用补气养血、滋补肝肾等扶正之法,效果欠佳,且常痈失治疗良机。

    白血病中医辨证:起于邪毒侵袭,直人营血,相互搏结,耗伤气血,煎熬津液,阻滞脏腑经络而成热劳癥瘕之证。邪实是主要矛盾,邪毒不祛,正气必不能复。

    治疗大法:祛邪为主。

    六神丸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六神丸实验研究:可延长白血病小鼠生存时间,使其正常的粒单系祖细胞增高。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较高浓度可直接杀伤白血病细胞,较低浓度可激发机体的免疫机能,有利于白血病的治疗。

   2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16岁;初发病例1 4例,复发病例7例。应用六神丸,一般连续服药1530天,起效时间最快7天,最慢34天,平均16天。其间歇期根据病人血象及骨髓象而定,一般间歇1014天。使用六神丸期问,不再使用其他治疗白血病药物。

    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评定治疗结果,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5例,未缓解2例。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象比较,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肝脾肿大减轻、回缩,症状缓解。治疗期间无合并出血、感染。随访2年,2例未缓解死亡,3例返回本地治疗,其余的在该院门诊间断治疗,生存时间最长者达8年多。疗效与常用治疗白血病药物甲异靛、靛玉红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六神丸不良反应较小。

大黄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王诗伟(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邮编:455000)、冯建庄等医师,在白血病治疗中,对并发高热、出血、呕吐等症状应用大黄,取得满意疗效。

    一、导毒外泄.通腑退热

    病机:白血病发热起病急,发展快,变化速,高热持续不退,热毒不能外泄,上扰神明,下耗肾阴,人营动血,变化丛生,且常伴积滞、痰饮、瘀血等兼证,而邪热内蕴最易与肠腑秽浊之物相互搏结而作祟。

    症状:壮热烦渴,口干腹胀,精神倦怠,面红耳赤,舌质绛,舌苔黄,脉象弦数。

    治疗:此时,若清热解毒反易致凉遏冰伏,使热势鸱张,唯驱邪外出使毒去热清才是阻止病情发展的关键。

    用药:大黄既可下有形之积滞,使邪有出路;又可泻气分实热,防止病邪深入营血。常酌情选用大黄片1020 g浸泡1小时后煎汁2,00 ml饭前顿服,或大黄粉36 g冲服,或大黄粉胶囊0.3 g,每日24次。

    【病案举例l  毛某,男,6岁。以高热持续不退半个月人院。曾在当地卫生院应用安络血、青霉索、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查T:39,6℃,R:31次份,P:122次/分,急性病容,面色通红,咽部充血,胸骨击痛,呼吸急促,肝脾肿大,m 1oo g/LWBC 3.8×l09/LRBC110×1012/L。经骨髓象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化疗行VDP方案的同时应用大黄粉胶囊0.3 g,每日4次,用药后热势在6小时内降到38℃,16小时后降至3737-3℃。

    二诊:3天后,病情完全缓解,化疗中的胃肠道反应也明显减轻。

    二、去瘀生新,止血存阴

    病机:白血病出血以急性发病期化疗后骨髓抑制、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合并感染最为常见,辨证分型有虚实两方面,虚则气血双亏,气不摄血,实则多由火热熏灼,追血妄行所致。在输血等支持疗法的同时应用大黄止血,有独到之处。血证火热太盛者,最恐亡阴,下之正是救阴,大黄在攻下的同时有清热泻火作用,且有活血祛瘀之功,瘀血去则血得归经,邪热清血循常道,虽不止血而血自止。

    治疗:常以大黄粉3g冲服,对出血和预防出血有一定效果。

    【病案举例2  常某,男,5岁。急性白血病于1 999年住院治疗,经服中药及化疗后完全缓解出院0 2000615日夜,突然鼻出血,量大不止,面色萎黄,语音低微,皮肤有散在出血点及片状瘀斑,采用肾上腺索纱条填塞鼻孔及云南白药及西药止血药有所好转,后又出现牙龈渗血,骨髓象提示急性白血病。准备化疗,家长要求先止血,若不能止血就放弃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应用了大黄粉3g冲服。

    二诊:第二日,鼻及齿龈出血即止,精神转佳。

    三诊:续用5天后配合化疗。

    32天,骨髓象复查,完全缓解而出院D

    三、引气下行,降气止呕

    症状:白血病化疗后频频呕吐并影响进食的患者。

    用药:在化疗前先让患者服用大黄粉1-3 g或大黄片10 g,开水浸泡少量频频与之,多数病人用药后呕吐消除或减轻,因大黄气味重浊,可降胃逆,引胃气下行,顿挫上逆之气而止呕吐。

    【病案举例3  王某,女,20岁,学生。以贫血进行性加重伴皮肤出血点2个月人院。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D面色苍白,皮肤有瘀斑,齿龈肿胀渗血,胸骨压痛,在化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胃肠道症状,应用胃复安、维生素B6等西药不效,针刺内关、足三里可缓解10余分钟,后采用大黄片10 g浸泡后口含饮服,呕吐得以控制,此后即一直采用此法,呕吐症状明显改善,使化疗得以完成。

清毒饮、养正片治疗白血病

    李振渡、丘和明等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邮编:510405)以白拟的清毒饮和养正片配合化疗治疗白血病。在临床治疗中两方配合,辅助化疗治疗白血病会相得益彰,取得更好的疗效。

    白血病多是虚实夹杂,有热毒痰瘀和气阴虚弱,在化疗过程中更有脾胃受伤和气血耗伤之症。用中医药治疗肿瘤,包括白血病化疗造成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具有很好的疗效。所用方剂大多是以补脾肾、益气血、养阴中药为主组成的,除了能治疗恶性肿瘤化疗造成的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的损害外,有些药物还具有化疗增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此外,还有一类以清热解毒、化痰温胃止呕药为主组成的方药,其除了减轻消化道反应外,还有缓解骨髓抑制等作用。

    一、清毒饮

    组成:七叶一枝花20 g,白花蛇舌草30 g,胡黄连15 g,大青叶15 g,山慈姑15 g,法半夏15 g,竹茹12 g,莪术12 g,制大黄6g,生地30 g,仙鹤草30 g,田七片6 go

    方解:方中的七叶一桂花、白花蛇舌草、山慈姑、莪术、胡黄连、大青叶清热解毒抗肿瘤。法半夏、竹茹化痰降逆止呕。田七、生地、大黄、仙鹤草凉血活血止血。

    功效:偏于热毒炽盛者。治疗白血病的同时.又有抵抗化疗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作用。

    二、养正片

    组成:黄芪30 g,人参12 g,补骨脂30 g,熟地20 g,黄精15 g,赤灵芝15g,女贞子15 g,早莲草30 g,鸡内金10 g,田七片6g,虎30 g,茜草根15 g

    方解:方中的人参、黄芪健脾益气以生血。补骨脂、熟地、黄精、赤灵芝、女贞子、旱莲草补肾填精以养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功效:偏于气血阴虚者。促进CFU-GM的增殖,提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及粒单系造血祖细胞数,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两方均能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两方辅助化疗治疗白血病取效的机理是通过减轻化疗造成的骨髓抑制,改善粒系造血功能两个方面而实现的。

养阴方、补血方治疗白血病

    顾本清、黄文玉等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邮编:250014)以养阴方和补血方中药灌胃,观察了LL210白血病小鼠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了中药对体外培养1-1210细胞的影响。

   治疗白血病目前主要采用化疗,这种疗法既杀伤痛细胞,也大量破坏正常细胞。养阴方和补血方中药,增强体内MK活性,叉直接抑制L1zJo细胞的集落形成,因而是治疗白血病的良好方剂。这两方中药能提高荷瘤小鼠1L-1TNFa水平,通过增强NK活性和诱导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杀伤肿瘤的作用。

    养阴方组成:由黄芪、太子参、白术、云苓、生地、黄精、天门冬、麦门冬、女贞子、旱莲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小蓟组成。经水煎成浓度2 g/m1药液。

    补血方组成:由黄芪、党参、白术、云苓、当归、补骨脂、枸杞、阿胶、何首乌、白花蛇舌草、小蓟、甘草组成。经水煎成浓度2 g/ml药液。

    通过动物与实验检测,养阴方和补血方二组NK细胞活性均较对照组升高(25+工±7.132.0±7.322.2±6.9,24,3±6.75.4±4.210.6±4.5P<O- ol),其中养阴方组已达正常水平(25.1+ 7+1,32+0+7.332.0±6.0,32.O±5.4P>O. 05)

    补血方和养阴方均能明显增加n 4-1TNFa的话性,而对1L-2活性影响不明显。

    养阴方和补血方中药均减少体外培养L1210细胞集落数(235 - 41±9.46 ,160. 31±25, 55265.44±10- 61, P<O.01 P<0. 001),其中补血方中药抑制作用更明显,集落存活率仅为对照组的60. 37%

六神丸、犀黄丸、紫金锭

    治疗白血病

    唐由君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邮编:250011)应用六神丸、犀黄丸、紫金锭等传统的抗恶性肿瘤的有效中成药,治疗白血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实验研究表明,六神丸、犀黄丸、紫金锭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杀伤L1212白血病细胞作用,六神丸作用类似细胞毒剂;犀黄丸、紫金锭主要作用于S期,能减轻白血病细胞对肝脾的浸润,能显著延长白血病小鼠生存期,与中药复方配伍有增效作用。

    一、紫金锭配用清热解毒散结方

    紫金锭组成:山慈姑、红芽大戟、雄黄、朱砂、千金子霜、五倍子、麝香等。

    紫金锭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辟秽化浊。

    紫金锭用法、用量:每次1530g,每天23次,口服。或用醋调开后外涂,每天23次,外敷湿纱布保持湿润。

    清热解毒散结方组成:由黄连、黄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紫草、夏枯草、连翘、赤芍、知母、石膏、甘草等组成。

    用上法治疗急性白血病11例,其中急粒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7例获完全缓解。

    =、六神丸配用益气养阴解毒方或健脾补肾方

    六神丸组成:珍珠粉、牛黄、麝香、腰黄、蟾酥、冰片等。

    六神丸功效:具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之功。

    六神丸用法、用量:成人每天30180粒,分23次口服,小儿酌减;1520天为1个疗程,间歇10天,周而复始。六神丸诱导缓解所需剂量较大(成人每天60 -180粒),而维持缓解所需剂量相对较小(成人每天3090粒),每疗程以21天为宜,时间过长易出现毒副作用(肝、肾功能损伤约占2.5%),时间过短不足以维持患者持续缓解。

    益气养阴解毒方组成:由黄芪、西洋参、升麻、连翘、白术、白花蛇舌草、紫草、鳖甲、生地、甘草等组成。

    健脾补肾方组成:由黄芪、当归、构杞、砂仁、白术、五昧子、黄精、白花蛇舌草、小蓟、甘草等组成。

    以上法、上方治疗急性白血病315例,1年生存率达so%以上,2年生存率60%75%3年生存率2,7.3%66.0%。可避免或迟延白血病复发。本组1例连续用六神丸8年余,共用116 800粒,无明显毒副作用。

    三、犀黄丸配用益气养阴解毒方

    犀黄丸组成:由麝香、牛黄、乳香、没药组成。

    犀黄丸功效:具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之效。

    犀黄丸用法、用量:每天45g,分23次,口服。

    治疗上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配用益气养阴解毒方,连用两个月,淋巴结明显缩小,肝脾肿大减轻,贫血改善。外周血白细胞稳定在(23-428.9)×109L。连续用犀黄丸31个月,病情持续稳定。

注射液联合治疗白血病

    郭利华、杨晓红、石大菊等医师(云南省中医院肿瘤中心,邮编:650021)运用联合静点岩舒、黄芪、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起病缓慢,以贫血、出血、继发性感染、发热等为主要症状。因白血病细胞广泛浸润各组织脏器,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骨髓中原粒细胞(1十Ⅱ)型占30%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10%0治疗以联合化疗、骨髓移植、生物反应调节剂为主,静点岩舒、黄芪、生脉注射液后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上升,说明了该药有升高白细胞、血小板的作用。

    岩舒注射液是由苦参等中草药精心炼制而成。具有止血、止痛、抑制癌细胞扩散、改善造血功能、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显著特点。黄芪、生脉注射液具有补气、补血,盏气养阴的作用。联合运用,效果显著。.

    【病案举例】  患者,男性,27岁,因头晕、少气乏力2年,伴咳嗽、心悸加重1月,于2000928日人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头晕乏力,咳嗽咽痛,于1 9981 129日到医院就诊,住院骨穿诊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za)。给化疗5天(HA方案).因体力不支,中断化疗D 1998123日血常规:WBC 2.4×109/L,N 0.67,L O.33 ,RBC 2.S0×1012 /L,Hb 107 g/L,Plt 35×109/L。输血小板、全血支持治疗,格拉诺塞特升白细胞以控制症状好转出院。平素咽痛、咳嗽、牙龈出血时,门诊输抗生素、止血敏、维生素C对症处理。未经系统诊疗过。2000921日血常规:WBC 6.8×109/LLYM 3.9%M1D 21.1%GRAN21.2%,RBC0.97×1012/LHb 28 g/LPlt 7×109L.

    人院时症状:头晕乏力,咳嗽咽痛,牙龈出血,心悸,面色无华,水肿,时有低热,恶寒,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象细数等。

    检查:BP 16/11 kPaT 37.7℃,P 120次份,一般情况差,扶人病房,重度贫血貌,颜面水肿,牙龈少许渗血,双肺呼吸音粗,律齐,无杂音,腹部无压痛,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血常规:WB(二1.9×109/LN 0. 39,L 0.62,RBC 1.52×1012/LPlt 3×1 09/L

    人院后静点岩舒注射液20 ml30天;静点黄芪50 ml+生脉50 ml30天。期间全血渐上升。

    二诊:20001031日,血常规:WBC 3+4×109/LL 0.56N O- 20, RBC 2.57 x l012/LPlt 14×109/L,网织红细胞0.6%.患者诉头晕乏力、咽痛心悸、牙龈出血等症状缓解,纳可,二便自调,能下床活动,出院。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Digg排行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