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九)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日期:2009-01-11]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1.胃液量

  【正常值】空腹胃液量约50毫升(mI)。

  【临床意义】

  (1)增多:空腹胃液量超过100毫升,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蠕动功能减慢、幽门梗阻及痉挛等。

  (2)减少:空腹胃液量不足20毫升,主要见于胃蠕动亢进症。

  2.胃液颜色

  【正常颜色】无色透明。

  【临床意义】如胃液中含有十二指肠回流的胆汁时,可呈黄色或黄绿色;若存在大量胆汁时,可提示有胆囊病变或肠梗阻。如胃液中含有少量新鲜血液时,呈浅红色,系胃黏膜损伤或病理性出血;如为陈旧性出血,胃液呈棕色或咖啡色,多见于胃癌。

  3.胃液气味

  【正常气味】无特殊气味。

  【临床意义】 胃液有发酵味,可见于严重消化不良或明显的胃内停留食物过久;胃液有粪臭时,可见于小肠低位梗阻;胃液有明显恶臭味,见于晚期胃癌。

  4.食物残渣

  【正常值】空腹10小时以上的胃液中,应无食物残渣。

  【临床意义】如空腹10小时以上的胃液中仍有食物残渣,表示胃蠕动功能减低,可见于胃扩张、胃下垂、幽门梗阻,也可能是由幽门附近的溃疡或肿瘤压迫所致。

  5.胃液黏液

  【正常值】可见少量黏液。

  【临床意义】 胃液中如有大量黏液存在时,可见于慢性胃炎等。

  6.胃液酸度(pH)

  【正常值】pH值为1.3~1.8,即为较强酸性。

  【临床意义】pH值3.5~7.0,为低酸;pH值大于7.O时,则视为无酸,常见于萎缩性胃炎、胃癌。十二指肠液大量反流时,酸度也会减少。

  7.胃液隐血试验(OB)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胃液隐血试验阳性,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癌胃黏膜出血。

  8.胃液细胞

  【正常值】无红细胞(RBC),可有少量白细胞(WBC)、上皮细胞和食物碎屑等。

  【临床意义】如胃液中存在红细胞,常见于溃疡病或慢性胃炎活动期、胃黏膜糜烂、损伤和胃癌等;胃液中白细胞增多或成堆出现,见于胃部化脓性炎症,或由咽下的痰液及鼻咽部分泌物所致;胃液中胃壁柱状细胞增多,见于胃炎;胃液中有组织碎片,见于胃溃疡或胃癌。

  9.胃液细菌

  【正常值】无细菌,或仅有少量酵母菌。

  【临床意义】如胃液中酵母菌增多,见于食滞;如胃液中有八叠球菌、乳酸杆菌,见于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胃癌;如胃液中有结核杆菌,见于胃结核或肺结核者痰咽入胃中所致。

  10.胃液乳酸

  【正常值】含少量乳酸。

  【临床意义】乳酸增加,可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幽门梗阻等。

  11.基础胃酸分泌试验(BAO)

  【单位】毫摩/升(mmol/L)。

  【正常值】(3.9±2.O)毫摩/升。

  【临床意义】

  (1)基础胃酸分泌增高:主要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等。

  (2)基础胃酸分泌减低: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继发性缺铁性贫血、胃扩张等。

  12.五肽胃泌素试验

  【单位】毫摩/升(mmol/L)。

  【正常值】最大分泌量(MAO):男性,17~23毫摩/升,女性,10~16毫摩/升;高峰分泌量(PAO):(21±9.5)毫摩/升。

  【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高峰分泌量显著增高。当基础胃酸分泌试验(BAO)超过15毫摩/升(mmol/L),基础胃液量超过200毫升/小时(ml/h),基础胃酸分泌试验,高峰分泌量(BAO:PAO)大于60%时,即可确定诊断胃泌素瘤。进行性胃癌的高峰分泌量较正常低;胃溃疡并伴有高峰分泌量明显降低者,应考虑溃疡性胃癌。

  13.胃内因子测定

  【单位】单位/小时(U/h)。

  【正常值】VB12法:大于700单位/小时。

  【临床意义】 萎缩性胃炎,内因子可降到600单位/小时以下。

  14.胃蛋白酶

  【单位】毫克酪氨酸/小时。

  【正常值】Anson法:基础胃液胃蛋白酶分泌量为(84.4±9.72)毫克酪氨酸/小时,最高胃蛋白酶分泌量为(190.29土15.31)毫克酪氨酸/小时。

  【临床意义】

  (1)降低:见于恶性贫血、慢性胃炎、慢性胃扩张、慢性十二指肠炎等。

  (2)增高:见于十二指肠溃疡等。

  15.胃液免疫球蛋白A、G(IgA、IgG)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单向扩散法:免疫球蛋白A低于50毫克/升,免疫球蛋白G低于200毫克/升。

  【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A大于50毫克/升,免疫球蛋白G大于200毫克/升,均为阳性,见于胃癌病人。其阳性率分别为87%和93.6%。

  16.十二指肠引流液一般性状

  【正常值】见表1—10。

1-10 十二指肠引流液一般性状

              D         A           B              C

(mt)      10-20     10-20       36-60           不定

颜色        淡黄色    金黄色      深褐色        柠檬黄色

透明度   透明或微浊    透明        透明           透明

黏稠度      较黏稠    略黏稠     黏稠度较大      略黏稠

pH         7.6       7.O         6.8             7.4

比重               1.009-1.013  1.026-1.032    1.007-1.010

:D为十二指肠引流液;A,B,C分别为第一管胆液、第二管胆液、第三管胆液

 

  【临床意义】 (1)颜色:如十二指肠引流液D管呈血色,见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出血、胰头癌等;如胆汁内有肉眼血色,应注意胆管肿瘤及出血性胆管炎;如胆汁混入较多胃液,久置后,可呈浑浊的绿色。

 

  (2)透明度:如因胃液混入致浑浊时,加碱后仍可变清,如不变清,应考虑有细菌、细胞、脓或黏液存在,见于十二指肠炎、胆道感染。无胆汁排出,排除引流失败外,见于胆总管梗阻,如结石、狭窄、肿瘤压迫等;如无B胆汁排出,见于胆囊收缩不良、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梗阻;使用硫酸镁之前,B胆汁已排出,见于胆管扩张伴感染或胆囊胆汁郁积时,其胆汁多呈黑褐色或绿色。排出异常黏稠浓厚的胆汁,见于胆囊液郁积,如胆石症;如排出异常稀薄的胆汁,见于胆囊浓缩功能降低,如慢性胆囊炎。胆汁内有颗粒性沉淀或胆砂,见于胆石症。

 

  17.十二指肠引流液的细胞学检查

  

  【正常值】无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偶见,上皮细胞、胆固醇结晶少量,无胆红素结晶。

 

  【临床意义】在十二指肠和胆道感染时,白细胞可成堆出现,甚至可满布视野,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在慢性炎症时,白细胞数量少,且多见淋巴细胞;十二指肠、肝、胆、胰等部位的出血性炎症或肿瘤,可见较多的红细胞;血性标本,多见于肿瘤;多见被胆汁染成淡黄色柱状上皮细胞,提示为十二指肠炎症和胆管部位的炎症;如见胆固醇、胆红素和胆红素钙结晶,同时伴红细胞存在,提示为胆管结石。

 

  18.十二指肠引流液细菌和寄生虫检查

 

  【正常值】无细菌、无寄生虫。

 

  【临床意义】如疑有细菌存在,最好将标本离心沉淀后进行染色镜检,检出率更高,有时可发现化脓性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等;如各部位引流液均出现同一种细菌,提示十二指肠或胆道系统存在炎症。在引流液中,尤其是B胆汁中发现虫卵,如钩虫卵、蛔虫卵或兰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则提示相应的寄生虫病的存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化验单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